【两京十五日】突破藩篱,找到自我

       一条运河,两个都城,四个行人,多方势力,无数人生,天下百姓,都通过一个故事都交织在这短短的十五日中,这个故事就是汉王朱高煦和皇太子朱瞻基的皇位争夺战。这个故事其实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亲王的格局并非局限于皇位争夺,而是借着皇太子朱瞻基一行四人小分队从南京到北京的十五日奔袭带出了一个哲学史上最有名的三连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朱瞻基,一直都是天选之子,传说出生之时,还是燕王的朱棣金龙入梦。虽然传说不能考证,但是足以反映出朱棣对他的喜爱。他是永乐皇帝最欣赏的“好圣孙”,也是朱棣在位之时,不仅册封了朱高炽为皇太子,又亲自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他是钦定的未来接班人。作为未来的天下之主,他的出场就像一个养尊处优、脾气暴躁的纨绔子弟,被皇帝父亲派到南京公干,他是那么漫不经心的玩着蛐蛐,羡慕着蛐蛐的自由,感慨自己的被圈在方寸之间不得逍遥。他的祖辈父辈对他寄予厚望,但是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他是未来的皇帝,是天下的主宰。他将要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决定了无数人的未来和命运。但是他显然没有认识到。他的父亲派他来南京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他不关心。是为了南迁吗?好像南迁也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不好。

       他曾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皇太子,遭遇了宝船的爆炸、禁军曾经的信任之人朱卜花的背叛,他自己也遭受了箭伤重创,一连串的打击将他瞬间击倒,甚至想放弃,但是于谦的当头棒喝唤醒了深埋于骨髓中的帝王使命。于谦的鼓励,让他振作了起来。在随后的十五日大逃亡里,皇太子可以说经历了他从未想过的人生。他身体力行地体悟了民间疾苦,他被白龙挂的遭遇所震撼,他甚至还短暂的做了一回纤夫,差点做了白莲教的香主,更收获了于谦,吴定缘,苏荆溪等生死之交。他从之前高高在上的皇太子,变成了可以共患难的朋友,不仅可以主宰天下,也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他变得更重友情,明知道进京时间紧迫,依然绕道济南去救吴定缘。他通过和纤夫的短暂际遇,听到了很多来自基层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们讽刺领导人不知民间疾苦,何不食肉糜。曾几何时,朱瞻基也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王孙贵胄,但是通过这半个月,他得到了成长,不仅迅速回到了北京,一举粉碎了叔叔的阴谋,更是让他的思想突破了藩篱的禁锢,找回了自己。作为一个君王,并不是简单的登基就可以获得万民朝拜,更重要的是必须肩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责任和使命并且身体力行,才能真正得到天下归心。也许如果没有这十五日,他或许会迁都,或许会大肆抓捕白莲教,有了这十五日,他终究会成为一位爱民如子有所作为的皇帝。这个哲学三连击也迎刃而解。

       朱瞻基遇到的成长问题其实我们每一个都会遇到。作为书中朱瞻基的思想的转变的两个高光时刻的为他答疑解惑的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思想导师于谦,另外一个就是政治导师张泉。

       人生遇到多重致命打击,到底应不应该放弃?彼时朱瞻基身心遭遇重创,父皇安危尚且不知,事业路上的确阴云密布,他顿生退意,想死就死了。于谦导师一道夺目的犀利眼光射过来,“身为储君”,“殿下之死,置社稷于何地?视天子为何人?弃万民而何为?”寥寥数语,就将朱瞻基的身份地位,肩负的责任讲的透彻明白。朱瞻基并未只有自己一人,他担负的是大明帝国的将来和万民百姓的福祉,绝不可以轻言放弃。于谦导师也一定深谙心理学,他怕朱瞻基再心生悔意,让他对着香炉起誓,并且妥善保存,必要之时给他警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是总能够一帆风顺,时常遇到种种挫折,每个人抗挫折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当我们面对挫折,是否应该轻言放弃?面对人生困局,其实我们不妨聆听一下于谦导师的指导。挫折只不过是人生路上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一个考验,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另外,我们不是孤身一人,我们还有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只要我们不害怕,勇敢的走过去,其实翻回头来看来时路,当初认为的晴天霹雳也不过只是毛毛细雨。尼采说过,那些没有将我们杀死的东西必定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只有自我激励,勇气是会逐渐消退的,但是我们可以向于谦导师学习,将自我激励链接到一个物品或者一个习惯上,只要我们看到这个物品,或者做某个事情,我们就会不断强化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我们就会平添战胜困难的勇气。

       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短时间可能有不利影响,是妥协眼前还是着眼长远利益?迁都北京到底好不好?当朱瞻基听取了纤夫等底层人民认为漕运劳民伤财的意见后,心底逐渐动摇,但是张泉导师马上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大明帝国的未来主宰,切不可因短时的损耗毁掉长远的利益。漕运虽然短时间劳民伤财,但是正是因为漕运的疏浚,连同了南北方的沟通运输,带火了漕运沿线的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打造了北方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成功抵御了蒙古对大明帝国的威胁,真正实现了朱棣天子守国门的战略部署,更是赢得了民心。如果不重视漕运,大明帝国的北方防御体系长期得不到补给,只能战略收缩,那么中国北方迟早还是会被蒙古所攻占,重蹈当年南宋的覆辙。这个是大明统治者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张泉导师坚定了朱瞻基不回迁南京的决心,带来了后期稳定的大明江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业余时间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素材比较少,缺少写作技巧,可能不仅占用时间长,收效还甚微。所谓万事开头难,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开始总是很艰难的,但是如果因短时的痛苦放弃长久的快乐,既不明智也不划算,而且一定会后悔。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写作带来的好处绝对让你意想不到。

       朱瞻基经过短暂的十五日,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可以骄傲的告诉他的祖先,他是大明的优秀子孙,爱民如子,不负使命,达到了仁宣盛世。作为陪同朱瞻基一起经历了这十五日的长途奔袭的我们,虽然跟他并不是在同一个时空,但是我们同样感同身受,明白了人生就是在生命的进程中破除藩篱,找到自我,逐渐明白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京十五日】突破藩篱,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