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设计未来,未来设计!


转眼间2018年就像是脱缰的野马,我们拼尽全力也只能抓住它的尾巴。

但其实对于用户来说,到底是2018、还是2019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世界在他们眼中又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变化中的品牌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走到2018,他们更加不知道面对即将到来的2019这一群品牌又是秉持着怎样的心态在忙着“改头换面”。

一个星期前的11月,百度网盘、KFC(欧美,亚太)、京东全球购、京东金融、英雄联盟(欧冠)、大娘水饺、腾讯、戴比尔斯、innisfree都忙着整饬了自己的Logo。

12月第一个星期,微软重新设计了office系列图标、阿拉伯版“网易云音乐” Anghami 更换新 LOGO、就连著名的时尚消费品牌迪奥Dior也忍不住汰旧换新。

虽然互联网时代品牌变更自己的Logo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集中在年底爆发就难免会让人产生联想,这难道不是资本涌入投机市场,实体经济低迷时期的一种讯号。

考虑到过去两个月的美股大跌事件:

科技股10月11日迎来了自2011年8月18日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截至周三收盘,标准普尔500指数科技板块中65个成分股中的52个股票从52周高点下跌至少10%。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3%,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3.2%。

美国东部时间11月20日,华尔街三大股指再次出现全线重挫。其中道指收跌551.80点,跌幅2.21%,报24465.64点。纳指收跌1.70%,报6908.82点。标普500指数收跌1.82%,报2641.89点。

上万亿美元市值蒸发,对于当下估值“虚高“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

到底是一门心思炒作概念,发掘风口,打造平台,等待上市,还是静下心来死磕产品、查缺补漏、以人为本、回归设计,这是一个问题?

但考虑到近年来苹果创新乏力,逐步走下神坛;

三星安全隐患,瞬间淡出视野;

OPPO和vivo各自凭借其专注力(OPPO拍照、vivo音乐)更实在国内与苹果和三星同台竞技;

再加上2016年华为莱卡联姻从此一鸣惊人;

11月19日小米又和美图战略合作想象力无限。

他们虽然证明不了企业只要用心做产品就一定能够流芳百世,但是能够让用户惦记、并且信仰的品牌,他们是一定有在用心做产品。

当然,到底是做产品,还是打造平台,小米和阿里都有一个新的解释:


11月28日,在2018MIDC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现场,宜家与小米牵手,根据合作协议,宜家全线智能照明产品今年12月将接入小米IoT平台,这也是宜家首次与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合作。

雷军骄傲致辞:小米IoT平台已经支持设备近2000款、智能设备连接数超1.32亿台、AI智能助理小爱同学累计激活设备约1亿台、累计唤醒次数超80亿、月活跃用户数超3400万 。


12月3日,阿里旗下生活方式品牌淘宝心选邀请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师、MUJI设计师深泽直人设计了一组产品——“生活分子”系列。

此外,淘宝心选还同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发布了“阿里设计赋能计划”,要在3年内要打造出1000个品类,孵化1000个原创品牌,服务1000万个中国家庭。

当然,在这里先不提京东那个悬而未决的“新生活映像馆”之梦,Dyson的成功或许才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


堪称“家电界爱马仕”的戴森新推自动卷发吹风机Airwarp,10月份再次引起轰动,典型的卖家秀与买家秀差距,展示功能与实际效果以及居高不下的价格让无数姑娘欲哭无泪。

但其实对于Dyson而言,贵而紧俏是它和苹果最大共同点。

71岁的公司创始人James Dyson(詹姆斯·戴森)更是被称为“家电界乔布斯”,他25年前开始倒腾产品,还高喊:我不是为了赚钱!

虽然近几年来Dyson的品牌溢价越来越高,而且在“口红效应“的带动下一直从英国火到了中国,成为了越来越多都市女孩的新宠。

它那节节攀升的价格或许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是Dyson重新定义的吸尘器&吹风机却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拥有100年历史的传统风机,它在结构造型史上的颠覆,对细节体验的极致追求以及5126次失败之后的再一次尝试,这一切的结合就构成了现在的Dyson。

James Dyson不断创新、拥抱创新,积极投入电商平台终于让Dyson这个品牌在异国他乡绽放光彩。


于是,面对未来我们就有了三种解决方式:

第一:像百度网盘、京东、腾讯和迪奥一样主动更新“设计”自己;

第二:像华为和美图一样如果自身创新乏力,那就去主动拥抱创新;

第三:像小米和淘宝一样没必要面面俱到,但要有一套自己的准入标准;

而这或许才是新产品、新品牌、新零售时代区别于“互联网+”这种简单粗暴经济模式之外的互联网品牌生存法则。

但是寄希望由新产品打造新品牌,在新零售时代有所建树,又有一个前提:

“新产品”的“新”到底从何而来?

工业设计!

面向未来设计。

区块链、人工智能、XR传感技术……这固然能够颠覆传统,但是怎么降低用户对新科技的使用门槛,以及如何给新科技定制最适合的“肉身”,这才是最核心的焦虑。

毕竟,科技终究是为人服务,而如何让科技更好的为人服务这才是产品学上的终极难题。

我们不只是在改变品牌的记忆符号、为产品添加新的技能,又或者是对一系列的产品进行全新定义让它们具有某种特征;我们更多的是在为产品本身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附加更多的可能性,完全释放它们的想象力,不管是艺术、交互,还是功能。

回归工业设计的本质,玩意东西已经认清了自己的位置:

为中华品牌崛起,为中国能够诞生像是苹果、三星、索尼和戴森这样的国际品牌而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9102,设计未来,未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