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不要成为乌合之众

最近一直在看《乌合之众》。

这是一本讲述群体心理学和集体行为的书,写于1894年,不过书中所涉及到的观点和内容,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也不过时,值得深思: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被人带节奏”,“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如何在舆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奥运会刚刚结束,以此为例跟大家聊聊《乌合之众》所提到的一些有意思的内容。

1、为什么我们很容易被人带节奏?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哪位国外选手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可能会回答日本队的乒乓球女选手——伊藤美诚。

7月26日,乒乓球男女混双决赛,中国选手许昕和刘诗雯在两局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队伊藤美诚和水谷隼以4:3逆转局势,痛失金牌。

随后,网上就满是“伊藤的表情好嚣张恶心啊”、“她的发球姿势像蛇精”等言论。有些美妆博主把她的照片发出来,以她脸上的痘痘为谈资,更有营销号煽动网友的“民族情绪”,蹭得无数转发点赞。

当时我也在看这场比赛,一开始对伊藤并无偏见,但看到这些言论后重新再去看比赛,就发觉自己不经意被这些观念传染了,越看伊藤,还就真觉得她如网友所说的那般“面目狰狞”。

一场双打的失利,暴露了无数人内心的阴暗面。也让人看到,在群体中,个人的头脑是简单、多变、易受暗示,夸大感情的。

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会被舆论所影响,成为了那个轻易被带节奏的人。

如书中所讲:「在群体中,个体是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并被别人的情绪所传染」。

2、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

8月1日晚,中国选手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秒83的成绩,创造亚洲纪录,也成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新亚洲飞人”。

当晚,苏炳添三个字霸占了整个热搜。而与此同时,#我们欠刘翔一个道歉#这个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说起这位昔日“亚洲飞人”,真的有点心痛。很多体育明星都被骂过,但要说挨骂挨得最多、最受委屈的,没有人能跟刘翔比。

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刘翔都曾因伤退赛,让他接连陷入网络暴力:“有人说他在演戏”,“有人说他明知道不能跑了,还故意占着奥运会名额”......

为什么曾经的刘翔,会遭受如此恶劣的网络暴力?

首先,虚拟世界的匿名性,能够给群体一种安全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使自己的利益和形象受损。他们不用负任何代价,就能够在网上针对刘翔进行惨烈的抨击。

其次,昨日受群众爱戴的英雄一旦失败,今天就会遭到侮辱。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刘翔职业生涯前期风光无限,许多人就将他夺取奥运会金牌视为理所当然的事。英雄失败了,群众会把陌路的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一个已不负存在的权威低头哈腰而进行报复。

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刘翔是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真正打赢黑人的黄种人运动员,甚至创造了连白人都没有做到的记录。刘翔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季军。

然而有些人就偏偏记住他退赛2次。

不少人喜欢扎堆造英雄,然后亲手拆掉英雄。更可怕的是,最后踩你最狠的,偏偏是当初最仰望着你,巴望着你的人。

如书中所讲:「 群体都是匿名的,因此,也不必承担任何责任。那些总是控制个人的责任感会消失殆尽。」

3、如何在舆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那么,到底什么是乌合之众?

几个人因着共同的心理特征,会形成一个群体。 

而当个人成为了群体的一部分后,容易受群体的煽动,忘却自己的本心与独立意识,变得盲目暴躁,不计后果。

自人类社会建立以来,就出现了“乌合之众”,而当社会媒体出现之后,群体的效益被加倍放大,每天都置身信息洪流之中的人们,更容易成为“乌合之众”。

从被带节奏到不自觉的参与网络暴力,变得轻信、盲从、人云亦云、丧失自己的理性思考。

那我们该怎么避免成为“乌合之众”呢?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对待任何舆论、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批判性思维,保持开放而又清醒的头脑。

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身边的信息,但与此同时,也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权衡好利弊,再做出结论。

你要知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文章和舆论,大部分都带着一定的主观色彩。

你看到的消息,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一不留神,就被人带到沟里去了。

但愿,你我都不要成为乌合之众。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我们不要成为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