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叹刘学州

被拐孩子孙卓的回归一度成了去年十二月和今年一月的热点,上演了一幕家庭团聚的感人大戏,至今余温尚在。然而,借去年这股热搜找到亲生父母的刘学州,却在同一时间段内演变成了一部令人心碎的悲剧。是的,刘学州在今天凌晨于三亚服毒身亡,一个帅气又可怜的不满16岁的少年,在沸沸扬扬的网络“暴力”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

他本来以为自己是被人贩子拐卖的,于是趁着网络对打拐的强烈关注,通过网络进行寻亲。寻亲的时间堪称史上最短,三个小时就找到了亲生父母。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是被亲生父母主动卖掉的。他的母亲结了三次婚,父亲结了四次,他同时拥有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各种兄弟姐妹,然而被卖掉的就他一个。这样的悲惨遭遇和“奇葩”父母,放在如此多元的新社会,恐怕也是非主流,很难找到类似的情形。

在接下来与亲生父母的交往中,具体发生了什么,无人可知。比较明确的事实是,交流沟通十分不理想,也许是他的索取太多(亲生母亲的表态),也许是他的亲生父母对他干扰自己的平静生活感到气愤,结果是,他的亲生母亲微信拉黑了他,父亲也并没有接纳他。加上某媒体单方面对他父母的采访,信息一度十分不利于他,导致刘学州处于万千网友的口诛笔伐之中。终于,网络的压力压垮了他,他于今天选择了永远离开。

据他生前所言,他自小生活困难,养父母因爆炸双双身亡,自己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各种亲戚的接济中长大。在这个过程中还疑似遭到霸凌和猥亵,目前证据不详。

相比于孙卓,刘学州是个可怜的孩子。人在青少年时代,三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对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比较敏感,很容易作出冲动的事情。就比如今天的自我了断,很难说不是因为冲动。如果有人能够及时的对他进行心理干预,事情应该不会到这种悲催的地步,但是现在说这一切都晚了。

小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青少年,当时觉得他很大,毕竟比我大的多,听说为情(大概是父母或者准岳父母不赞成自己的婚事,或者是被女方分手)所困喝了农药,幼小的我觉得他怎么能那么冲动。还有一个高中同学,复读的时候去了其他学校,刚去不就就听到他因情感问题而跳楼自杀,一时让我无法接受。他们的心理状态也许都像刘学州一样,剧烈的心理震荡未能得到及时的疏导,进而走向极端。

可是,谁能去疏导他们呢?为情所困的,父母、老师也许能劝说,可是他们都不一定知道青少年学生的感情起伏。像刘学州这样的,母亲不管父亲不顾,只靠姥姥姑姑侧面抚养,指望他们去疏导,得看这种抚养亲情有没有到达那种可以疏导的深度。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刘学州遭遇这一切之后,当他处于万念俱灰、欲哭无泪的绝望深渊时,没有人对他施以援手。

不知道他的亲生父母余生会怎样生活下去,他们的良心会不会感到不安。他的亲生母亲说自己经济能力有限,可她与刘学州认亲时穿着大红的衣服,目的是为了举办现在自己小儿子的生日宴,摆了八大桌。也许,自他们卖掉刘学州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完成了与自己亲生骨肉的感情清算。16年过去了,几乎从未抚养一天,更何况从无交集,恐怕他们也只记得当年只不过曾经生了个孩子而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天下父母的亲情永远是值得歌颂的,但却并不是全部都值得歌颂。正如孙卓的父母家人14年间不间断的寻找失去的孩子,同时也有刘学州父母这样主动遗弃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面对这种鲜明的对比,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好人,也有坏人。有高尚的人,也有卑劣的人。有善良的人,也有恶毒的人。无论他(她)是好人、坏人、高尚的人、卑劣的人、善良的人、恶毒的人,不会因为他(她)有朝一日成为父母,就会天然的从坏人变成好人,从卑劣变成高尚,从恶毒变成善良。就如那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所传达的道理一样,道德人品与年龄无关,与是否为人父母也无关。

但愿刘学州能够在一个安静的、看不见网络暴力的、可以无限畅享亲生父母爱意的天国,过上自己此生从未获得的美满生活。对于已经为人父母或者将来要为人父母的人而言,善待你的孩子,不要溺爱的同时,也不要不爱。这是一门很深刻的学问,也许需要倾尽一生来不断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哀叹刘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