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世界》2 重塑的核心

       

第一章 2.3.4.5


      我继续阅读了《来自新世界》第一章的2.3.4.5节,在这几节中,渡边早季讲述了她从小学跨入全人班的校园生活,这段讲述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小故事使得上一节中仅能窥见一斑的世界变得相对丰满了,也让人开始能够渐渐觉察出它的杂糅中隐约透出的规律。

        在这些小故事中第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早季对自己在大自然中度过的美好童年的大篇描写。她从小和小伙伴们在八丁标内尽情奔驰,这里有河流,有稻田,有山林,有海岸,还有数不尽的奇妙生物,大自然的美好令人赞叹,但早季却气愤于这样的大自然其实是经过人工过滤的,滤走一切不安全因素,留下一个大型的无菌保育箱。

    町上一年到头过不完的各种庆典节气令人兴奋,同时追傩仪式的设计又让人感受到身边纯洁的小伙伴突然变成恶鬼或业魔的胆战心惊。

        在早季进入成人班前,无瞋上人为她举行仪式,用刀刺伤自己并把过错推给早季来逼迫她体会他人的痛苦,在护摩仪式中粗暴的强迫她毁掉自己的咒力来学会放弃上天赐予的力量以获得新生,这些哲理本身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令人感到熟悉与安心,但教导过程本身实在让人不适。前者颇有些道德绑架的嫌疑,后者又疑似某种洗脑过程,目的在于使对方无缘无故的形成某种不可磨灭的记忆。无怪乎早季会生出这样的感受:

          “无瞋上人从高处注视我的神情,看起来彷佛在观察实验室的动物。”

      而第3节末尾所描述的妙法农场则一方面令人觉得奇妙:

          “我们试吃海水田的米,有点咸,但依然可入口,相当惊奇。”

          “这些蚕正在结七彩闪亮的茧。从这些茧抽出的蚕丝不仅可以制作高级丝绸,而且不需染色,更不会褪色。”

          “因此当气温骤降,农场里的苗圃沫蝉就会吹出大量泡沫,保持温度。”

另一方面则颇有些残忍,或者说,甚至让人恶心。

          “无论寄生哪方,宿主一旦交配就会同时生出健康小牛与大量袋牛幼体。袋牛幼体长约四公分,无眼无耳,拥有两只细长的前肢,身体类似毛毛虫,尾端有类似昆虫产卵管的针状器官。”

        这些有关寄生体的描述似乎是为了故意引人不适而有意设定的,连文中的导览员都不想谈及这个话题,但农场中却养着一大群袋牛,原因是:

          “长袋子的牛免疫力比较强,不易生病,学者还在研究这是真是假。”

虽然说这种研究似乎与人无害,与牛也无害,但实在有些变态,也难怪早季会产生这种恐惧:

          “看到被改造成产肉机器的牛与猪、作为泌乳机器的母牛,以及变成毛毯状、方便剪毛的绵羊,内心肯定不舒服。接下来看到牛舍里养着长相普通的牛,我确实松了一口气。”

    还有第4节中的化鼠,站立不稳掉入水中的样子十分激发人的同情心,而其它化鼠拿着网兜却想不出要如何救助的样子却让人觉得太过低等,恐怕难以沟通;被救上岸后趴在地上的样子十分温顺,但它试图亲吻早季的鞋,并五体投地目送人类离去好久都一动不动的举动又让人感到压抑;虽然听得懂人话,但当你试图和它交流时:

            “我一问,化鼠像唱歌般喊着:「㊣*+?□*¥」,嘴角流下白沬。”

实在是无法揣测这种动物的内心世界,何况它还长着一张令人恶寒的脸,这一切似乎都在表示,现代人梦寐以求希望见到的能听懂人话的动物在这里并不是哆啦A梦那种可爱物种。

      说起动物,第5节中早季还介绍了一种芒筑巢,芒筑巢生的臭不可闻的假蛋是男孩子们最中意的玩具,看起来这种动物只是孩子们欢乐童年的一部分,但细探这种假蛋,其来源却让人后背生寒:

            “芒筑巢的计谋,是巧妙利用鸟的托卵习性。所谓托卵,就是将蛋产在其他鸟的鸟巢,由其他鸟来养育,省去自己搭巢孵蛋的功夫。待在其他巢中的蛋很快孵化成雏鸟,并将原本在巢中的蛋踢出巢外;虽说为了生存,但真的很残忍。听说栖息于非洲大陆的向蜜鴷还会用喙上的尖刺刺杀宿主的雏鸟。”

            “芒筑巢仿造鸟巢,生下大小形状都类似真蛋的假蛋来欺骗其他鸟类,之后定期巡视自己搭的巢就可以等到新鲜的真蛋。”

            “不过青蛇与锦蛇会抢蛋,于是在假蛋中暗藏「恶魔手掌」好排除竞争对手。”

            “青蛇、念珠蛇以为这是普通鸟蛋吃下肚,蛋壳就会在胃里裂开,然后『恶魔手掌』会弹出来刺伤它们。就算想吐出来也会被钩刺勾住,愈挣扎愈导致胃里的柔软黏膜被割破,染上粪便里的毒素。”

          早季依然是一如既往的敏感:

                “我不是要放马后炮,不过当时总觉得这不对劲,光靠课本告诉我们的「突变」与「物竞天择」,真能让生物对天敌演化出如此的「恶意」吗?”

 

          回顾看过的这几节,不免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这个世界中的人类似乎对动物格外执着:

          第2节对大自然的描写中,早季大肆列举了无数动物,水中的大肚鱼、鲎虫、大田鳖、红娘华、水螳螂、龙蝨、鲫鱼、河蟹;空中的云雀、朱鹭、大老鹰、棕耳鹌、山雀、金背鸠、膨雀、三羽鸦;受人崇拜的蓑白、青蛇的白子、锦蛇的黑子;海岸边的琵嘴鶸、白鹭鸶、丹顶鹤;芦苇中的大苇莺;草原上的芒筑巢。

          妙法农场中吐丝的大蚕,巡逻的巨蜂,吐沫的苗圃蝉,被寄生的袋牛。

          还有从第一节就开始讨论的猫骗,气球狗,化鼠,拟蓑白。

          就连夜游时的独木舟都命名为樱鳟Ⅱ号,白鲢Ⅳ号和乌鳢Ⅶ号。

          其实在这样一种大自然笼罩的环境中,对动物进行丰富描述实在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怪就怪在对植物的描写稀缺得过头,文中提到的少数植物,芦苇,芒草和稻谷,无不单纯沦为各种动物的环境描写。

          而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展现了人类对这些动物的绝对碾压地位:八丁标内人类对有害动物的彻底拔除;妙法农场中早季对见到被改造成产肉机器的牛羊的恐惧;化鼠对人类的卑躬屈膝以至不惜五体投地去亲吻人类的脚;还有无瞋上人所说的:

              “你要知道人与兽的区别不仅是咒力,更是这份痛楚。”

          文中的动物也确实表现出了令人反感的一面:芒筑巢对天敌的“恶意”;化鼠对没有咒力者的阳奉阴违;还有妙法农场中让人不想谈论的袋牛;以及各种关于猫骗的恐怖传说。

          而与此同时,作者也不止一次的描述过人类与动物的相似之处:

          例如上文中提起过的:“无瞋上人从高处注视我的神情,看起来彷佛在观察实验室的动物。”以及“在我眼中,这些身怀奇蹟咒力,野心勃勃的学生就宛如被袋牛寄生、默默咀嚼着饲料的牛,实在不可思议。或许这是因为当时大家年少无知,不明白正被学校当成家畜管理,更不理解自己究竟背负何种重担。”

          由此再联想到无瞋上人在孩子们成长为大人的仪式上要他们记住的人兽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为此所采用的类似道德绑架的教导方式,总让人心中不免惴惴。

         

        盘点上述种种,个中突兀之处就隐隐显现了出来。

        在八丁标内,人类顶替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安排出了对自己而言绝对安全的生活环境,私以为也许正是由此才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失调,假蛋,寄生,恶魔手掌等等才会层出不穷,芒筑巢对天敌的强大“恶意”或许来自对生态系统的无力适应,用人类的话说,这叫做经不起考验的底层人性。

          在成人仪式上,人类顶替了成长历程中的种种天然契机,原本应该由自己经过这些契机慢慢感悟到如何体会他人的痛苦,如何放弃手中的力量来学会成长的孩子们被粗暴的迅速催熟,成为半生半熟的半成品。

          在妙法农场中,人类顶替了动物的发展意愿,袋牛也许对牛无害,对人也无害,但牛自己真的想要袋牛吗?如果把牛放归自然,数百年后袋牛是否还寄生在牛的身上是无法得知的,但一旦研究表明袋牛确实对牛有一定好处,恐怕它就非留下不可了。正如长着三只头六张嘴的常陆蚕也许生活得无忧无虑,每天只需要为人类多吐些丝就可以了,但它的祖宗或许未必长这个样子。就像早季害怕见到变成产肉机器的牛羊一样,我也害怕见到这样的动物,但并不是害怕它们的外形,它们的生活习性,而是害怕这种毫无自由,身体不能自主的可悲样子。

          在化鼠面前,人类则顶替了化鼠原本的效忠对象。像现代的蚁后与蜂后一样,化鼠这种社会性动物想来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女王”。但正如人类顶替了八丁标内的生态系统或许才导致了芒筑巢的“恶意”一样,人类顶替了化鼠原本的效忠对象,强行将化鼠拖入人类的社会或许才导致了化鼠令人压抑的崇拜与阳奉阴违。其本质都是动物们的无力适应。

          凭借着技术,人类似乎重新塑造了这个世界,缔造了新的自然,新的动物,新的道德。这不仅让人回想起第一节中提到的业魔:

          “少年嘲笑长辈的愚笨,讽刺世上的伦理。

            傲慢种下了业报的种子。

            少年渐渐远离朋友,以孤单为伴,与孤单交谈。

            孤单成了业报的沃土。

            孤单的少年愈来愈常思索,最后想起不该想的事,怀疑起不该怀疑的事。

            负面的思考使业报无尽蔓延。”

          以及追傩仪式中的场景:

              “方相氏大喊:「邪秽在其中」,侲子跟着齐声附和:「邪秽在其中」。两个孩子负责演鬼,事先混在侲子中,听了这喊声便要拔下脸上的「纯洁面具」,底下是前述的「恶鬼」与「业魔」面具。我在仪式中扮过侲子,这幕始终让我毛骨悚然,有一次我身边的侲子突然变成恶鬼……”

          这让人不免怀疑追傩仪式似乎是为了使孩子们警惕自己身边出现的“业魔”而设置的。

          联想到第2节开头时早季讲述的:

                “我再举另一个数字,当时社会上约一半的成年人都从事不同方面的教育工作。”

          这让人隐约感觉到比起缔造新的自然,新的动物,新的道德来说,人类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重塑世界的核心:缔造新的人。

          缔造新的人,把小孩子放进新的自然中,等他们长大后就像缔造新的动物一样让他们学会新的道德,然后把他们带到学校里,依然像缔造新的动物一样让他们掌握缔造的能力,等他们学成后再安排他们去缔造新的人。

     

          我想起真实世界中的人们关于未来的畅想,在遥远的未来,人们掌握了高超的技术,就可以乘着宇宙飞船在无垠的太空中自由的探索,文中的世界虽然安逸舒适,但并不令人向往,我们还是喜欢未知,喜欢自由,还是相信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真正让人成长,还是一面好奇着天地间的秘密一面敬畏着大自然的力量。

          这样说起来,现实世界中的人类似乎比文中的人类更令人满意,但比起古时候的人类而言,高超的技术也确实让人类在重塑世界的路上快速行进着,这让人忍不住回想起小说开头早季说过的她写下这本手记的目的:

          “这份手记是一封给千年后人们的万言书,信件重见天日的时候,人们应该就能够明白我们人类是否真正改变,迈向新的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自新世界》2 重塑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