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中的记忆

      新疆兵团石河子中学曾是我的母校,悠悠岁月,文革后离校已半个多世纪,虽然在学校的时间不长,一九六四年入校,滿打滿祘才四年多,文化课学了两年,但石河子中学严谨的校风,雄厚的师资,优异的学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疆那是有口皆碑的。我家六三年以前就是石中的,父亲九·二五起义后,从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财务科长的工作岗位,到筹建的石河子中学任总务主任,母亲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工作,所以对石中有着特殊的感情。

石中改名十中后的现校门口

      前些日子,路过母校门口,望着老校门书写着新校名,感慨万千,物是人非,往事历历在目。石中最早在老工二师大院,五八级是兵团办的第一届高中,王怀玉(曾任自治区政府付主席)、罗久军,我大嫂郭顺英都是那届的,记得那时石中排了个话剧“红霞”,公演时热闹非凡,当时学生中人才济济,演的像模像样。我家和胡晨翔校长家邻居,还有一个教导主任,单身,胖胖的,那时大人们忙,父亲要管后勤一摊子,学校吃喝拉撒,甚至学生勤工俭学,猪场菜地、修建铁路,都要身体力行。

母亲和我们在老石中家门口


    经常见到副校长蔡琳阿姨,走路不紧不慢,时不时牵着我的手,从口袋里摸出些吃食,操着鼻音很重的云贵口音,和蔼可亲。学校有个校医李医生,爱人张文庆,是个维族人,后来也先我家调到奎屯,两口子没生小孩,收养了胡晨翔校长的小女儿小莉,张阿姨喜欢我,当时她家的糖果都给我留着,我认她为干娘,石中以前记事的时候,我家住的赵锡光副司令员曾住过的地窝子就和李医生家紧挨着。六四年我上石中,校医潘大

左1张文庆阿姨


荣,曾经在粮食供应困难时期,时不时给我开个病号饭,在那个年代能吃上杨虎妈妈做的可口的面条,至今难以忘怀。粉碎四人帮后徐善伟协理员和潘大荣阿姨从车排子到兵团落实政策路过奎屯,曾经多次在我家留宿叙旧。石中从工二师大院搬到现在二十四小区,巳经是六十年代初了。石中占地面积很大,东邻医专,西靠现在的游憩广场,北边河边就是招待所,南边是医专的制药厂,记得我们家还在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慰问团修的小楼旁边的苏式平房住过。

翻新后的教学楼

    七六年我也当老师了,曾带着学生到母校石中看考场,以往熟悉的老教学楼,釆光已明显感觉不是很好,六四年盖这个教学楼时曾径引发了一场大火,那时我刚入校,住校生的宿舍在楼底下的平房,失火原因恐怕是建筑工地冬季取暖引燃了毡子、木材,当时我们听到呼救,从高低床上操起脸盆跃出,只见浓烟滚滚,大家也无所畏惧。我们的班主任陈为仁老师与我住在一间宿舍,他也奋不顾身,赴向火场。老石中北边的宿舍楼现在早已是石河子第二小学了,文革武斗时,石中以河、食堂为界,两派分占两楼,操戈内斗。家人常提起父亲文革前就早早调往奎屯的经历,实属躲过一难,要不在石中命运也会跟蔡琳阿姨一样,难逃一劫。文革初期的一天,父亲出现在石中教学楼一楼大厅,我陪着他,记得他当时看到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曾有几张提到他时,非但不气,还有点暗自庆幸!当时大厅里熙熙攘攘的红卫兵小将,根本不认识也不知道,身边的父亲当年曾经参与创办了二十二兵团一、二、三校,速成中学、石河子中学,筹建了兵团师专,这样的九.二五起义有功之臣,何罪之有?父亲上世纪六三年下放到奎屯,从事他喜爱的园艺工作,石中副校长陶天白下放到高泉,落实政策后任奎屯政协副主席,父亲九二年离世,陶老送挽联:“花神伤故友,醉客入仙乡”真实的反映了父亲晚年生活。

五十年代的父亲


父亲离休的留影纪念一排8


自治区园林学会的父亲左七      六



石中建校初期师资很强,记得刘淑懿阿姨北师大毕业后,在北京张治中将军家当家庭教师,张赏识其学识,遂介绍刘阿姨与将军在石河子的表弟洪师瑞结为夫妻,刘淑懿到石中任高中语文教师,父亲格外赏识,学生也欢迎,加之洪师瑞与父亲同为九.二五起义旧友,刘老师遂亦成为我们家的一员。痛心的是这样的好老师也没有躲过文革一劫,听养子洪庆都讲文革中刘阿姨被迫害致死。

右1刘淑懿阿姨

往事如烟,现在的教育,与父母创业初期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常想人们不应、也不会忘记那些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打下教育基业第一桩的人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石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