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项目在统计材料时相继发生问题,回想一下,毕业后专职干化工工程设计这行也有5年,接连犯错不应该。除了所谓不认真外,对材料的认知不够是主因。那为什么做过这么多项目对材料认知还如此浅薄呢?外在原因是,大的工程公司近些年对各专业细分越来越精细,原来的管道专业已经被分成配管、应力、材料三个专业,虽说我们公司不这样分但受大环境影响,还是会对材料相对“漠不关心”,这也就造成了内在原因:自己从来没有沉浸式的去研究下,哪怕是常用材料。有几次去看资料也是挣扎地总体橄榄下,有概念上的印象,但一知半解。而接连犯错后,我决定要对材料“下手”。

比如阀门问题,我们公司由于是设备供货商,阀门规格都要与当次合作的设计院保持一致,而对于同一个规格的阀门,各个设计院的具体描述方式都不一样。设计时我们按照合作的设计院采购,直接从他们的等级表把描述复制过来,去采购,生产阀门的厂家都看的懂。但这存在一个问题,施工人员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看挂在阀门上的合格证,上边的规格以型号表示,而不是复杂的描述表示。为了保证图纸与阀门合格证上的一致,我需要把复杂描述“翻译”成规格型号。而在翻译过程中更体会到自己对材料的无知,几次尝试后总是云里雾里。

这才发现光去干这件事还远远不够,需要方法论来吃透,否则就像那个比喻,多次把水烧到70度永远烧不开。所以关键是如何不仅仅停留在概览阶段,这让我想到近两年一个流行词“拆书”,就是把一本书不断拆分,每一部分都去分析、写感受,逐步弄懂一本书。这种方法的核心无非一个“拆”字,我尝试用这种方法去尝试解决采购阀门时规格型号的编写问题。

首先,阀门中最常见的是闸阀、截止阀、球阀,把这三个弄懂了就解决了70%的问题,而三者编码原理相同,只需拿一个闸阀公关。

接下来就是拆,我找了图解和一个视频,把闸阀的结构彻底拆开:


把结构打散后,我在把阀门规格的书籍找来,一一对应着把闸阀各部分的描述弄明白


最后我尝试着把一个登记表中的阀门描述翻译成规格,原来如此简单


果真是有方法套路学起来更容易,整完这个“翻译”后,猛的想起,《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中不早就提起过类似方法嘛,于是找出来翻翻:

不论如何,首先我们谈谈,避开陷阱的第一个技巧就是拿出你的笔记本,写下拆卸的每一个步骤,然后记下以后重新组合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第二个技巧就是在地上铺一张报纸,把所有的零件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排列整齐。这样一来,一旦要重新组合的时候,你可以由最后一步开始,许多小螺丝、垫圈还有扣针才不会被遗漏。

罗伯特.波西格,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拆的透彻,重新组合时也井然有序。

算是在“拆”这个方法尝到了甜头,以后在工作中要多多运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