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的分寸感,相当重要。

一句话,用到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人,产生的效果不同。

多说话并不代表有才智,少言寡语,也未必让人觉得缺乏智慧。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经常口吐莲花,不见得处处受到欢迎;

少言淡语,处处低调,关键时候说的得体得当,也未必不受人待见。

曾国藩晚年给弟弟曾国荃的书信中,把如何说话浓缩为了三个字:“戒多言”。

年轻的时候,曾国藩说话不讲究。一次父亲的生日宴,他得意忘形,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结果让好友反感,拂袖而去。这让他深刻反思,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

他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语得失,经常批评自己,没有理解《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

并且他认为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训诫自己的后人,不了解的事,不胡说,不确定的事,不瞎说,没结果的事,不乱说。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体现着做人的尺度,也体现着一个人生活的层次。

时时刻刻把握说话的分寸,注意说话的场合、身份、谈话对象,也才能让话说到最有尺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