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01
写作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才能到达终点。
进入文学殿堂,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这个梦想。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只有坚持到底才可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升序即要做功,所有卫星在进入预定轨道之前,都要经历起飞和加速,才能进入预定轨道。没有这个起飞和加速的过程,卫星永远不会在轨道上自由运行。
写作遵循着同样的道理,那些功成名就的作家,当年其实跟我们现在一样孤立无援,在到达终点前同样经历过无数的煎熬和挣扎。贾平凹第一篇作品出版前,收到的退稿信高达197封。余华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投出去的稿件几乎全都被退回。麦家的成名作《解密》写了11年,被退稿17次,最后出版21万字,但前后报废的有上百万字。《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有着“惊悚小说之王”之称的斯蒂芬•金成名前每次收到退稿信,都会用钉子钉在墙上,没多久墙上就钉满了钉子,后来连钉子都承受不了退稿信的重量。
遭遇退稿几乎是每一个作家的普遍经历。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经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甚至被人挖苦和奚落。我们发现,那些今天让人仰慕的作家,只是昨天比普通人更有耐力、毅力和承受力,做到了坚持到底。
02
现在,我们还要不要写作?
现在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这给了更多人成功的机会。但写作门槛的降低,也带来了文字的泛滥,造成文字贬值。以网络写作为例,尽管有一些“大神”级作家收入已经过亿,但更多的网络作家收入并不可观,而且非常不稳定。
这时我们需要问一下自己,还要继续写作吗?或者,换作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你真的热爱写作吗?
答案因人而异。对于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写作就像是谈恋爱,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会在意她的家庭出身、经济收入这些外在的东西,而仅仅是爱这个人,爱就爱了,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对写作的爱也是这样,漫漫征程,天涯路远,很多时候都是无人喝彩,只有爱才会让你坚持。
写作的魔力究竟在哪里呢?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中揭示,语言是人类历史建构的基础,正是凭借语言可以虚构和想象,人类登上了生物链的顶端。
作为语言的孪生姐妹,文字是语言的凝练和升华,优美的文字让语言更有生命力。作家凭借着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可以构建出心中美好的世界,追问生命的意义,探索人性的复杂与幽暗,在虚无中创造意义,在荒谬中创造情理,在无望中创造温情,给受伤的心灵带来抚慰,给平庸的生活带来光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从俗世中来,到灵魂中去,用想像和虚构化腐朽为神奇,变有限为无限,这恐怕就是我们甘于忍受孤独,全身心投入写作的最大动力吧。
03
最好的写作状态:胜利者一无所获
日本出版人见城彻是海明威的铁杆粉丝,推崇硬汉精神的他把“胜利者一无所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表达的意思是要以压倒性的努力正面突破困境。当你全力争取胜利时,其他就不那么重要了;甚至,连胜利本身都不重要,因为对胜利者的奖赏就是自己的兴趣、享受与内在的满足。
所以,对于一个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来说,“胜利者一无所获”应当是最好的写作状态。要保持这种写作状态,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平常心。写作是一个人的精神旅行,通往心中那片森林的道路又远且长,不可能很快到达,必须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保持一颗平常心。麦家当年在写作的时候,有段时间快要把自己写疯、写废、写绝望了,甚至连自杀的心都有了。他像丢了魂似的,随便搭上一列火车,火车开到哪儿,他就去哪儿。因为在他看来,去哪儿都一样,终点都是死亡。幸运的是,他在火车上遇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送给他一句话:“文学是你孩子,可终究不是你的孩子。”这句话让他恍然大悟:文学终究代替不了生活,它只是生活的调剂品,是丰富生活的。从此他放下了执念,以平常心重新上路,终于到达了自己的那片森林。
二是要有坚定的自信。对于一个有才华、有个性的写作者来说,作品是写给别人的,但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好文章即是自己的心音。而千古知音最难觅,网络时代众声喧哗,更容易把刚入道的你的声音淹没,即使李白再世也很难一出手就赢得满堂彩。作为一个初写者,你必须要能够忍受文章发表后没人推送,没有点赞,甚至没人批评的尴尬处境。无疑这会让你失落和沮丧,甚至痛苦,但你必须相信你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继续写下去的勇气。西方文学史上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有些作家是献给少数人的,更完整的说法是,献给无限的少数人。”不妨用这句来鼓励自己吧,如果感觉不够劲,那就再加上一句尼采的话吧,“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越是困难的时候,你越要激励自己:你的知音还没有出现,属于你的时代还没有到来,终有一天,你会成为那个最好的你。
三是保持合理的节奏。写作既是长跑,就必须合理分配体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节奏,用合理和均衡的生活方式投入才是王道。酷爱跑马拉松的村上春树在他的著作《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中公开了自己的写作时间表:早上4:00起床,一直写作到10:00,午后跑10公里,接着游泳,剩下的时间听音乐和阅读,晚上9:00左右睡觉。以自律和高产著称的严歌苓,每天雷打不动写作五六个小时,即便在国外打工一整天之后神志涣散、思维迟钝,还是借助一杯浓咖啡将自己强行按在写字台上,坚持写到深夜一点。她说,“如果一天不写作,她就跟没醒透似的;如果一连多日不写,她就感觉像犯了烟瘾的人,新陈代谢都紊乱了。”“对我来说,生命一天不达到那个浓度、烈度,没有到达那个敏感度、兴奋点,瘾就没过去,那一天就活得窝囊。”深入探究,很多作家也都跟他俩一样,有着自己特有的写作节奏,生活规律,而且阅读兴趣广泛,善于从别人作品中汲取营养,相信这些才是写作者保持良好状态,坚持到底的秘诀啊。
四是把自己逼入绝境。凡是跟艺术沾边的行当,都有着“不疯魔不成佛”的特质,写作也是如此。要想写出点名堂,就必须跟自己死磕才行,唯有如此才能触及写作的本质——心灵。卡夫卡死磕的方法是用语句逼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说,“有谁能从他的本身就知道他的处境如何呢?这种暴风骤雨般的或者滚滚翻腾的或者一片泥沼似的内心世界就是我们自己。但在这条暗地里自己铺成的道路上——语句就是在这条道路上从我们的内心逼出来的,我们的自我认识暴露了出来。”严歌苓死磕的方法是不停地写,直到写成生理习惯,写到精神上瘾。她的经验是,“背对世界,把所有杂念排除,把精神凝聚到白热程度,把所有的敏感都唤起来,使感觉丰满到极致。于是乎一些意外的词汇、句子在纸上出来了,它们组成了人物细节、行为,再往前逼自己一步,再越过一点儿不适,就达到了那种极端的舒适,因为自由了,为所欲为了。要说活着,这时的我是活到了淋漓尽致。”
总之,写作最好的技巧就是坚持。试着逼自己一把,跟自己死磕到底吧,终有一天,会有一道闪电划过天空,指引你到达那片属于你自己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