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游”,怎么做才会成“赢家”

随着“王者”、“吃鸡”等智能手游的扩张,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开始大行其道,对农村孩子的严重影响超出想像。一大波儿孩子开始蹲在墙角下、躺在沙发上、窝在被窝里打怪冲关,更有甚者,因父母禁止其玩游戏以跳河跳楼相威胁……

当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附着其上的操作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不仅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很多成年人也沉浸其中。

像这样几乎全民参与的游戏一直都有,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在改革开放初期,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游戏厅门庭若市,这是经济条件决定的。在2000年前后,城市里的网吧也是如此,这是由城市的技术条件决定的,当时名极一时的联网游戏也不少,更出现了职业玩家靠打装备赚钱。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手1部智能手机在很多地方已不是新鲜事儿。

当人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时候,总有新的元素能快速与时代融合,找到自己的经济增长点,手游就是如此。不管它设计的初衷说的多么好,从实际看确实是给青少年一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甚至“手游”已快成为毁人、毁家的利器。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还需要个别分析、理性对待。

首先,作为游戏的开发设计与运营方,在用户的审核上存在过失。虽说很多游戏都有 “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的提示,但这提示过于流于形式了。而且很多的防沉迷设计就是一个“坑”,引诱人花钱买游戏时长。还有关于道具的使用、购买,很多时候不小心点上你都不知道。成年人都未必能很好防范的事儿,孩子又如何能比成年人做的更好?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监管也要情感之中饱含理性。在广大的农村,家长忙于一家人的生计,不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的情形是有的,这在城市里其实也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农村的孩子沉迷游戏更重?这跟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城市里孩子有更多的娱乐休闲方式,有更丰富的业余生活,家长更注重教育投资,引导孩子理性看待一切事务。而在农村家长求的是“孩子省心、不出去惹事儿”,甚至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都“有求必应”,这样的溺爱不管生活在哪儿,都会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其实说到底,游戏对孩子的不利影响,不完全怪孩子,更多的责任在游戏开发设计方和家长。如果游戏开发方能够有些责任心,想让玩家理性消费,完全可以要求购买游戏道具的帐户做到实名制验证再支付,很容易就能守住“孩子玩游戏刷父母存款”这道关。如果父母有些责任感,就不会任由孩子“捧着手机不放下”,还把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到游戏帐户上任其消费。

别以为今天被刷走的存款,父母就是真“损失”了,游戏运营商就真“赚到”了。做父母的想想自己以后要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被刷走的存款如果作为教育投资将会产生多大的收益?再想想这些用在游戏上的钱又浪费了孩子多少时间、给孩子的健康是否造成了伤害?一个家庭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呢?

而游戏运营商也不过是当下赚到点道具钱,等家长都想明白其中的利害或者孩子长大明白了这样做的危害,又会流失多少用户、减少多少广告收入、游戏还能不能有长远发展?这个损失又会多大呢?

所以说,让人沉迷于“手游”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各方都摒弃“唯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充分考虑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步入良性轨道,各自争取更好的未来。

���ffaM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沉迷“手游”,怎么做才会成“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