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教学反思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正反比例是来源于生活的,我认为教学中既要重视这一点, 又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中逻辑性,严密性与连贯性的统一。教学中, 我从创设生活数学问题入手,进入新课学习,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自己举一些生活中较熟悉的正比例关系。再次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了正比例了知识后,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正比例,在做相关的题目时,学生出错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在于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上。可是一旦教授了反比例的知识之后,学生开始混淆两者了!不知道是把两个量相“乘”还是相“除”,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于学生对于“正”和“反”的理解不够到位。

所谓的“正”,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大;一个量变小,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小。总而言之,是两个量发生了相同的变化。那么反比例的“反”怎么理解呢?两个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即一个变大,另一个量随着变小;一个变小另一个量就随着变大。还可结合图像,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将两者区分开来!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直线过原点,并且方向向上),反比例的图像则是一 条弯弯的曲线。

课上学生基本能够正确判断,说理也较清楚。但是在课后作业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对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关系如: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使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何比例?出粉率一定,面粉重量和小麦的总重量成何比例?学生在判断时较为困难,说理也不是很清楚。可能这是学生先前概念理解不够深的缘故。以后在教学这些概念时,应该有前瞻性,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然后在进行相关形式的练习,我想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必然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反比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