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你和你的家人拥有快乐的源泉和独立的灵魂,请你来读读王阳明家训

家训各个民族都有,但其他民族的家训只言片语,不成气候, 唯独中华民族家训自成体系,独当一面,几乎能与任何传统文化分庭抗礼 。

提起中国古代家训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曾国藩家训 ,此人除了会做大官,会打硬仗外,还特别擅写家训 。曾国藩家训大都以家信形式出现 ,大多数信件是在他和太平天国厮杀时期写就, 数量惊人 。

今天我们来说的 ,是另外一个光辉人物, 他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先生留下来的文字,不比曾国藩少。 但若论关于家训的文字 ,曾国藩足可以把王阳明甩出几千条街。

和曾国藩指东打西的家训内容不同, 王阳明家训的内容,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全出于诚。用王阳明的说法就是 ,写家训的念头就是教育家人致良知, 致良知的目的是让你做个快乐的人,常快乐便是功夫。 他最希望的就是家人有社会担当精神, 有独立的意志和灵魂 。

王阳明本人并未将他的家训如别人那样,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严格意义而言,他的家训只有《示宪儿》一篇文章 。但是他的家信和一些充满教育味道的布告以及条规等内容,也是家训的重要篇章 。

现在我们来认真拜读王阳明家训:

原文: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这是采用“三字经”的形式 ,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如何做人、学习、持家、立业、养生。 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既袒露了王阳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心学功夫 ,也是写给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范本 。

这家训的译文:

孩子们啊,听我的教诲:你们要勤奋读书,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要适宜和遵循礼节;要节制饮食,少玩游戏。不要说谎,不能贪利;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他人,要懂得自我管理。

能放低自己身份,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容纳别人,是有度量的表现。做人的尺度就是心地的好坏:心地好,就是好人;心地恶,就是恶人。这就如同树上的果子,它的心是蒂,如果蒂先败坏了,果子必然坠落。我现在教诲你们的,全都在这里。你们应好好听从,不可丢弃。

家训开篇就是让人勤读书,这是教人应有学问,要人孝悌、谦恭,遵循礼义,这是让人应学会礼仪;要人能下人,能容人,这是智慧的表现;心地好,是良士,这是德行的表现。

学问、礼仪、智慧、德行,是《王阳明家训》的核心思想,也是其心学的灵魂,更是一个绅士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四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套用王阳明的话头就是,有学问的人,必知礼仪,必有智慧,必懂德行,否则就不能称他为有学问的人。为有学间的人。

不过在王阳明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做一个好人比任何事都重要。一个人若缺少了德行,那就和“人”这个物种诀别了。

鲜花的蒂(心)如果是坏的,鲜花永不可能绽放,也就不能称为鲜花,正如人的心地是坏的,人就不能称为人。

“凡做人,在心地”是王阳明家族的信仰和家法,它不专属王阳明家族,正如良知之学不是王阳明的专属一样,人人皆有良知,只看致或

不致。人人都可把“凡做人,在心地”当作是自己的家训和信仰。

它既是亘古不灭的教育法门,也是另一个角度的阳明心学。这家训,现在读来仍有指导意义,它告诉了我们为人处事、持家立业的真正奥秘 。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让你和你的家人拥有快乐的源泉和独立的灵魂,请你来读读王阳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