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智斗“爱敷衍”的熊孩子?

家长在家与小神兽的斗争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

在陪孩子学习和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们会发现,检查有形的作业比较容易:这篇作文写了没有?这道题做对了没有?但是有一些积累型的作业检查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比如:英语老师让读一本英文的原版小说;语文老师让读一整本名著、积累作文素材;政治老师让看新闻……

家长之所以觉得查起来费劲,是因为这种作业本身就不像有文字依托的作业那么容易看到效果,家长也不好检查,熊孩子就不会那么老实主动了,经常是能敷衍就敷衍。

这其中可能是两种原因:

一是孩子真的不喜欢。比如,有些孩子对时事的确不感兴趣,只感兴趣他们小孩子之间聊的话题、打的游戏。

二是人都有惰性。这件事即便喜欢,因为不好检查,也不是每一天、每一次都做得很细致认真,能对付一下,就偷点懒。

这都是人之常情,没必要埋怨孩子。但又不能长期任由孩子这样敷衍下去,将来在工作中凡是领导不检查的都不好好做,那就永远没办法在业务上主动进步了。

对于此类“爱敷衍”的熊孩子,给家长提四个建议。

01

用心引导,激发兴趣

这需要家长在最初孩子开始这项作业的时候下一点功夫,激发他的兴趣,同时教一些方法。

举一个例子,语文要求阅读《傲慢与偏见》。很多男孩子对这类作品真的没兴趣,可以理解。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就是家长最初那几天要跟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可以和孩子各看各的,但进度得一样,比如每天读20页。您要认真读,然后找一个孩子有可能感兴趣的切入点,跟他聊一聊。

比如:简应宾利先生的邀请去他的庄园做客,那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但简的妈妈却坚持非让她冒雨骑马去,导致简感冒发烧,病在宾利先生家了。这位母亲为什么这么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啊?讨论一下,就这个问题深入下去,可能班纳特太太这个钓鱼恋爱的心思也就浮出水面了。那么孩子就会惊叹:班纳特太太怎么这么有心机呀!

多数孩子会因此被激发出阅读兴趣,很想知道,对其他四个女儿的婚事,她会有什么样的心计啊?读下去就不那么困难了。

02

跟踪督促,探讨检查

每天查一下阅读进度,让孩子概述一下当天看的这部分的情节。然后让孩子自己说一说对今天读的内容有什么新的感受,或者突然间喜欢上哪个人物了,因为哪个情节喜欢上她了。

这样每天都有检查,孩子才觉得这个读书任务必须落实好,才能够面对爸爸妈妈的检查。同时,他也会深入地读下去,跟父母讨论,会让他觉得有意思。将来,在没有人督促的时候,孩子才能够坚持读下去。

03

奖惩并举,适当震慑

很多事情不能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人都有惰性,如果孩子连续几天都读得不太认真,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抓个现形了。您可以找一天自己先悄悄地把他今天大概要读的内容认真看一遍,等到您检查孩子,他又敷衍您的时候,就一环扣一环地沿着孩子胡编的那个方向接着往下问。三问两问,他就露馅了。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我要求学生假期里自读名著,开学时口试检查。有个男孩说他读的是《家》。孩子以为我没规定必读哪几本书,他们读的书我不一定都看过,就想蒙混过关。从我一开始问他《家》里有哪几个人物,他回答得就不对,但是那孩子特别镇静。于是,我也不动声色地接着问他:“**人物你最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呀?哪些情节让你喜欢他啊?”他又接着编。同办公室的老师听着我这么问他,都快乐喷了,觉得他像替巴金先生创作似的。我就这么环环相扣地问了他将近十分钟,最后才说:“孩子,你以为我们都没看过《家》吗?你要是没看,可以直接说‘我没看’。但是你这样胡编就是品质问题了。”那孩子一下脸色就变了。后来我说:“给你一个星期时间,回家重读,《家》也没有多长,等你读完了,下周我给你一次机会重新检查。”这件事发生在那孩子刚入学一年级的寒假过后。抓了这一次现形,把他吓得够呛。以后那几年再也不敢跟我耍这种小花招儿了。我提的每一个要求都能认真落实了。

所以我觉得家长对孩子也应该是,抓他一回,不动声色地引导,让他说到最后,突然间意识到,完了,我被戳穿了。他以后就知道不能轻易耍小聪明、耍花招了。被戳穿了之后,实在是没脸见人,太惨了。所以您这么震慑一次,能管用好长时间。

04

成就展示,事半功倍

如果孩子读得很认真,效果还不错,建议您给他找个平台展示一下。比如,咱们现在都隔离在家里了,要每天给老人打电话。您就跟老人事先沟通好,让老人告诉孩子:“我特别想看你正在读的那本书,但眼花了看着费劲,你能给我讲讲吗?”让孩子每天有个任务,要打电话给姥姥讲。讲完之后,最好姥姥能再追问他几句,或者夸奖几句。这时候,孩子会特别有成就感。这样他就读得很有动力。当然不一定是给老人讲,也可以给亲戚的孩子讲,比如朋友中谁家的孩子比他稍微小一点的,也可以给孩子个任务,每天给那个朋友家的小弟弟讲书里的故事,像讲评书、讲连续剧似的。让他带着这个任务去读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声明:本文由亲子读写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智斗“爱敷衍”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