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斯托夫人的教育》:100年前的育儿之道,至今仍是宝典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他们的理想。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算得上是“优秀”呢?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呢?

这不仅是现在很多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一百年前,这同样是让那个时代的父母们很头疼的问题。

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什么“教育专家”为他们答疑解惑呢?

有。

她虽然只是一位语言学教授,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专家”,而且她所提出来的并不是什么教育理论,而是基于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更具实际价值的方法。因此,当时很多的家长都会将她写的这本书奉为“教育宝典”。

她是谁呢?她写的又是怎样一本书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

斯托夫人,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比兹堡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在上大学期间,她接触并研究了《卡尔 · 威特的教育》,之后就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女儿维尼芙雷特出生之后,斯托夫人便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在实际,并且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女儿在五岁时就能熟练运用八国语言,并能将各国语言翻译成世界语。

这在当时可算是“神童”一样的存在啊!

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向斯托夫人讨教育儿的方法,于是斯托夫人便将自己培养女儿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并在书中通过很多实际的案例来阐述她的教育理念。

这便是《斯托夫人的教育》。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100多年前的教育理念,都是些落后陈旧的观念,现在来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真的是这样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本书,看看它对于当今的教育是否还具有启发的意义。

你是如何理解优秀的孩子呢?

不同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是不同的:

希望孩子学习好,考上名校;希望孩子健康,没病没灾;希望孩子懂事,少惹麻烦;希望孩子开朗,快乐成长……

既然斯托夫人可以根据自己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心得来写一本书,那么她的孩子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来看这样一张“成绩单”:

三岁时,可以完整地弹出钢琴曲《致爱丽丝》;

四岁时,可以写剧本;

五岁时,能熟练运用八个国家的语言,还翻译了一本歌谣集;

不仅如此,在数学,物理,体育,品德等方面都大大优于同龄孩子。

在当时,很多人认为她的孩子之所以如此优秀,是因为“本身的天赋”。但斯托夫人并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这不仅否定了我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否定了人类教育事业的伟大。

而且在她看来,好孩子并不只是有才华就可以了,TA还需要更多珍贵的品质。

1. 稳定的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孩子玩着玩着,就会因为一些小事闹起情绪来,有时还会大喊大叫,无论是谁来哄都不管用。

通常在这时,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等长大了以后就好了。”实在受不了了,就会很生气地打孩子,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压制住孩子的哭闹。

但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无论多大岁数,也会因为某些事情而暴怒或崩溃,而那种试图用斥责或是武力来解决孩子哭闹的方式更是不可取,因为那样做不但不会让孩子停止哭闹,反而会火上浇油,让孩子的哭闹变本加厉。

在《斯托夫人的教育》中,斯托夫人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这大概是所有孩子的“通病”),但后来女儿维尼芙雷特学会了用“暂停”来让自己平静,也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停止哭闹,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慢慢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忘记之前不愉快的哭闹,而去做别的有趣的事情了。

稳定的情绪有多重要呢?

表面来看,情绪稳定的孩子不那么爱哭闹,但更长远的是,稳定的情绪可以帮助一个人处理各种应激事件,并且可以获取更好的人缘(毕竟谁也不想和一个脾气像定时炸弹的人做朋友)。

2. 专注的态度

专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孩子来说,也同样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斯托夫人在书中提到,女儿维尼芙雷特不仅能弹琴、会画画,而且精通八种语言,还读了大量的书,这些都是因为孩子可以做到在某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完成某件事情,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保持高效的学习,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3. 丰富的想象

每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会在大脑里有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王国,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对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想象力并不能当饭吃,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踏实的人。”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和踏实的生活态度之间并不矛盾。

事实上,拥有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乐趣。

斯托夫人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维尼芙雷特生病了,而且不能下床,也不能出去玩,于是她就在脑海中想象一些美好的事情:想象自己在草原上奔跑,草原上开满了花;想象自己在蓝天上飞,穿越棉花一样柔软的白云。

通过想象,她忘记了生病的痛苦,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很快就痊愈了。

由此可见,“想象”是一种多么珍贵的品质啊。它可以让孩子乐观地看待问题,并且学会在困境中找到快乐,变得坚强,这将会是TA受用一生的财富。

4. 幸福的能力

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幸福,为此,他们尽自己所能,用他们的方式给孩子“创造幸福”:比如报很多培训班,买各种营养品,上很高级名校……

但是孩子们幸福么?

他们或许学习成绩很好,但并不快乐;吃的可能很好,但并不健康;拥有各种很好的资源,但觉得很累……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呢?

斯托夫人分享了一位心理学家的结论:

“人的个性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的发展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童年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与喧闹;青年的一圈是爱情与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着现实与责任。如果有任何一圈未完成,这个人的个性就会受到损害,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鲁宏)

为此,她认为,敢于追求幸福的人,才会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幸福;接受失望的人,才会幸福;拥有爱心的人,才会幸福。

怎样培养孩子呢?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斯托夫人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和心得。

1. 喂养

在书中,斯托夫人提到了自己的母亲说过的一句话:

“金汁银汁,不如母亲的乳汁。”

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亲的乳汁,母乳满足了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而且母乳里面有抗体,可以为孩子提供免疫物质,这是婴儿配方所无法取代的。而且通过母乳喂养,还可以增进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不单是指身体上的,更是培养孩子对母亲情感依恋的重要方式。

等孩子长大,可以独立进食之后,斯托夫人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进食规律:比如在三餐之间加一些不影响正餐的辅助食品,尽量让孩子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荤素搭配等等。

另外,对于“吃饭”,在这个很多家长看来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上,斯托夫人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她从来不会将食物作为惩罚或奖赏孩子的筹码,如果孩子不听话也不会用“不给你饭吃”这样的话来恐吓和威胁孩子,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吃饭”从来都不是一件有压力的事。

2. 游戏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最传统而且也是他们觉得最“有用”的方法,无外乎四个字:威逼利诱。

我至今还记得在我小学时,我的一位同学跟我说起过她的遭遇,老爸和老妈站在她的两边,老妈拿着织毛衣的铁签子,老爸拿着擀面杖,而她则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做作业……

虽然我并没有她那样的遭遇,但只要想起那样的画面,我就会觉得不寒而栗,我无法想象她曾经承受过怎样的痛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学习”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现在,有一些视频和段子也描绘了父母指导孩子的场景,我不禁感慨:

看来,在任何年代,学习永远都是破坏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啊!

那么斯托夫人有没有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呢?

并没有。

因为她很早就对孩子进行了早期教育,这些早期教育并不是填鸭式的,而是在游戏的氛围中进行的。

比如在学习外语时,斯托夫人会扮演“外交官”的角色,将房间里的桌子、椅子、门窗假想为外国人,让孩子充当“翻译官”,替她翻译一些简单的句子,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问候语,也增进了母女之间的感情。

3. 有效的鼓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TA们会非常在意父母的肯定,这比任何物质奖励都还要让TA们觉得开心。

所以父母的认可,可以使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现在很多家长也逐渐意识到了鼓励的重要性,但是,如何鼓励孩子,却是有讲究的。

斯托夫人认为,仅仅只是称赞孩子“长得漂亮”、“很聪明”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家长们需要肯定的是孩子后天的努力,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而且这种肯定和鼓励,一定要及时而且恰如其分。

对此,斯托夫人还举了一个朋友小孩的例子:

11岁的女儿有一天主动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做完家务之后还乖乖地写作业,对此母亲非常开心,就表扬孩子:

“爱依娜,你真是个好孩子!妈妈没有要求你去这样做,你却做了,你真是太好了,妈妈太爱你了。”

可是随后几天,女儿就不再主动地去做家务了。

为什么呢?

表面上看,母亲是表扬了孩子,但是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爱我,是因为我做的家务了;如果我没有做家务,她还会爱我么?

这样的表扬会对孩子产生误导:

“如果你听话,我就会爱你;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

久而久之,等到孩子成年之后进入社会,TA对自己的评判就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当得到别人肯定时,TA的自我意识就会很好;当受到别人批评时,TA的自我认同感就会降低。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直接肯定孩子的行为,同时表达自己的欣慰,让TA受到鼓励,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做得更好。

母亲的责任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的人会说:“父亲也很重要,父亲角色的缺失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影响。”

对于这一点,斯托夫人并没有否认,她甚至在书中不止一次地举出丈夫和她共同参与养育孩子的事例。

只是在斯托夫人看来,“母亲”这个角色会更加重要一些,为此,她甚至用全书第一章来阐述母亲的责任。

为什么母亲会如此重要呢?

因为“母亲的天职不仅仅是把孩子不仅仅是把孩子带到人世间,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

所以在怀孕初期,斯托夫人就已经做好了要成为一个好母亲的准备:

学习相关的营养学知识,拒绝烟酒和一切难以消化的食物,读有益的书,想美好的事情,听让心情平静的音乐,欣赏美丽的风景和艺术品,并且常常做好事。

按照现在的教育理念来看,斯托夫人所做的就是“胎教”。

所谓“胎教”,并不只是让孩子还未出生就感受到爱和善良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让妈妈们从身体到内心都做好了成为一个母亲的准备。

而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斯托夫人主张:

“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不能委托别人做的,只能由母亲自己来完成”。

如果草率地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孩子的能力不但得不到发展,还有可能变得能力萎缩。

斯托夫人举了一个朋友的例子:

她的朋友从孩子一出生就让一个保姆来喂养,这个保姆既没有文化又没有教养,为了省事,不让孩子哭闹,保姆常常会给孩子讲一些恐怖的故事,并且恐吓孩子:“你再吵吵闹闹的,魔鬼就会来把你抓走!”而且她还经常扮鬼脸吓唬孩子,所以当孩子被这样的人抚养到三岁时,已经变得沉默寡言,完全没有一个三岁孩子该有的童真和活力了。

这样的故事让人看着都觉得很痛心,如果这个孩子的母亲可以亲力亲为地照顾自己的孩子,那么也许孩子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所以斯托夫人认为,母亲应当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即便是条件比较好,请得起保姆的家庭,也要挑选性格开朗活泼爱笑的妇女来担任(忽然想起了溥仪的奶妈),但是诸如吃饭、穿衣、洗澡等活动仍然应当由母亲来完成。

通读全书之后,我忽然意识到: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亦或是过去与现在,谈到孩子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家长关心的问题都是差不多的,《斯托夫人的教育》不仅在一百年前可以给当时的家长们指导性的启发,对于现在的父母们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然,即便是像斯托夫人这样在怀孕初期就已经做好了当母亲的准备,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但是当孩子出生之后,她仍然会有崩溃和不知所措的时刻。

足以可见,无论掌握了多么深厚和丰富的儿童教育学理论,在面对实际生活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那么这些理论和方法还有必要学习么?

我想,有的。

因为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之后,才能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至于太过慌乱和手足无措。

成为一个好家长,你,准备好了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书推荐 |《斯托夫人的教育》:100年前的育儿之道,至今仍是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