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1小时25分读完了《为何家会伤人》升级版,作者:武志红。武志红,出生于河北,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导师是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
一边仔细阅读,一边深层次与自己对话,做了318个笔记,17500余字。这是一本温柔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以及改善你的家庭关系。
>> 我们,真的还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外部的秩序固然不够健全,但家庭里面的黑暗,有过之而无不及。
>> 这些关键的一端连接的是注定会成长于某个家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人格发展、莫名又持久的情结、难以大声说出但深深受伤的心灵。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 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
>> 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
>> 变成孩子,恋人也会变成孩子,我们一起退行到童年。
>> 互为对方的理想父母,又互为对方的孩子。
>> 恋爱不只是两人现在的舞蹈,也是两个家庭过去的舞蹈,因为我们的舞步是在童年学会的。
>>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 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我们能作选择。
>> 两人总是黏在一起,这并不是生命的自然状态和健康状态。
>> 你永远无法完全左右另一个人。
>> “建立关系很难,因为另一个人不可控制;发展理论很容易,因为这完全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知道,只要付出了,就会有结果。你对未来可以预测,但关系却是不可预测的。”荣伟玲说。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 “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 “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 她太爱评价,并且偏爱批评
>> “我行,你不行”的关系模式
>> 急于评价的人着眼点也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交流感受”。
>> “交流感受”才是配偶、密友等亲密关系进行绝大多数沟通的目的。
>> 前一种例子是“错位的交流”,妻子想交流感受,想宣泄烦恼,丈夫却想“解决问题”,结果误解产生。第二个例子是“丝丝入扣的交流”,妻子倒出的郁闷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接受,她也回报以对丈夫的接受,在单位攒下的烦恼于这短短几分钟的对话中就消除了。
>> 常做什么=他爱做什么
>> 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 我(指白丽)很民主,但你要听我的……你只能接受,没有选择
>> 白丽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但这常常是他们不想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 “我不理会感觉,我只解决问题”。
>> 公司中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只要能带来利益就是好领导,但家中需要的是爱,是理解与接受,白丽将自己不自觉地摆在“家庭领导”的位置上,控制丈夫和儿子,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这显然是将权力规则带回了家。
>> 家里奉行珍惜规则,在工作中奉行权力规则
>> 第一,要有明确的意识,将工作和家分开。告诉自己,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第二,不要把工作作风带回家。可以在家继续工作,但不要将工作的气氛带回家。第三,保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等。在工作中,必然会有领导。但在现代家庭中,在解决问题时,要有“一家之主”。但在沟通中,应该相互尊重。第四,让珍惜成为家庭主旋律。工作中,处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与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家就更像一个家。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 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
>>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
>>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如果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镜子。你看着它们时,你也在它们的镜面上留下了镜像,由此你也可以看到自己。
反之也一样,你看着一个事物的那一刻,那个事物也因你的注目而得以存在。
妈妈,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面镜子。生命的最早期,妈妈注目着婴儿,婴儿就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
若妈妈的注目一直在,婴儿就会感觉自己一直存在。若注目时,妈妈与婴儿有共鸣,且带着接纳与喜悦,婴儿就感觉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好妈妈的镜子从不吝于对婴儿打开。
有时,妈妈这面镜子总是没有光的,它不能注目婴儿,于是,婴儿就觉得,自己是不存在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