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小记:八佾第三·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也请你多多指教。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射箭不射穿箭靶,是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而已,这是古往今来的道理。】


      “皮”代表箭靶,古代箭靶叫“侯”,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皮做的。前文孔子讲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也是在谈射箭,这里的射箭依旧是一种礼乐性质的联谊活动,不是军事行动中的射击,因此只看中不中,不以射破箭靶论英雄。

      表面上看是孔子在讲射箭表演或比赛,和我们常说的点到为止是一个意思,但其背后深意是在讲礼。温、良、恭、俭、让是以文明为基础,不是靠蛮力行事。借用一下樊登老师提到过的例子,在篮球场上,暴力扣篮和投篮,都是得两分,不会因为你秀了肌肉就多判分。确实如此,暴力扣篮一来容易自己受伤,二来损坏球场设施还得花钱。奥尼尔曾今一个暴扣,篮筐直接倒塌,他有没有赔钱我不知道,但很明显维修也是一笔损失。其他体育比赛一样,用蛮力导致别人或者自己受伤都是不可取的。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想要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掉不用。孔子说:“赐啊,你爱惜那只羊,我爱惜礼。】


      子贡前文多次提到,外交家,富可敌国,做事很有个性。“朔”是每月的第一天,每逢初一就要杀一只活羊告祭祖庙。这是当时背景下的祭祀礼仪,不必纠结如何用于今天,而是要联想到我们今天做事是不是也偷工减料,弃底线而不顾。

      古代祭祀从开始的活物羊,到后来的木头羊、泥巴羊,到今天的水泥羊,塑料羊,不断变化,也被人不断争论。从理性上说,活物祭祀确实有些不忍,还容易招致一些动物爱心人士的抵制,但从祭祀礼仪来讲,需要一些仪式感。城市里为了安全和环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提倡文明庆祝、文明祭祀,但是我看到每每小区有人结婚,依旧还会有爆竹声,即使事后被罚款;每到清明、重阳,还是会看到一堆堆的纸钱灰。这个无法去评判,就像子贡和孔子为羊争论,我们为要不要放鞭炮争论,未来新的争论是什么,无从得知,但是在既有文化背景下,争论不会停,都会有不同观点和坚持,这也是孔子坚持活羊祭祀的原因。

      联想到周朝四分五裂,礼坏乐崩的时代背景,我想古礼不断被僭越,底线不断被破坏才是孔子心中的痛。孔子不是老顽固,我也是长在新时代,知道变化不可阻挡,只愿越来越好。

温馨提示:点关注,不迷路,欢迎私聊指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论语小记:八佾第三·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尔爱其羊,我爱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