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篇 接二连三的不平等条约

19世纪中叶,西方等近代化工业国家对市场世界市场的变化异常敏锐,加速发展的工业化又急需大量资本的积累。

通过中英的鸦片战争,“天朝”百病缠身,千疮百孔的真面目已暴露。看到英国与清朝签订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五口通商条约,意识到清朝是一块肥肉,它们不应放弃。

在中英战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曾派加尼司令来华,任务有两个:一、战时护侨。而实际上当时美国战舰的装备优于清朝的装备,没有必要护侨,美借此刺探情报。

二、禁止美船走私鸦片。而实际上,美国的商人大肆贩卖鸦片,颇有取代英国之势。

鸦片战争一结束,加尼一面致函两广总祁埙,要求也要“一体均沾”最惠国待遇,一面启程回国向首相报告。

而此时,美国的商船已经等不及了,他们驾船北上,开往宁波,在当时清朝上下引起了一阵恐慌。

与此同时,伊布里、耆英他们感到南京条约后,清朝已守不住“天朝”旧制,“一视同仁”是他们处理战后中外关系的原则。

美国泰勒总统派议员顾盛做全权委员,他对此次交涉有两点要求,第一,要求最惠国待遇,授权缔约证书(硬任务);第二,进京觐见大清皇帝(软指标)。

为了表示“友好”,他带来了总统的礼物: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模型、蒸汽挖掘机模型;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的书籍以及《美国百科全书》;电话机、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这自然是为了显示美国在军事和科技上的优势,但就客观而言,正是战败的中国急需之物。可清朝官员却将视为“奇技淫巧”,耆英后来谢绝了。

就这两点任务而言:签约和进京。清朝上下最担心的是进京,因而,处理所有事情都是以此为前提。

就国际惯例而言,一国元首派代表觐见他国元首,这是一件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但在“天朝”则不然,大皇帝本是“君临万国”的天下共主,不应当去接待一个非为朝贡的使臣,耆英在内心中认定,若让道光帝面对一个不跪不拜的“夷”人,那四裔群“夷”自然不免滋生轻慢之心,就是内地熟读经史、祥知礼仪的士子们,也会对清朝的合法性发生怀疑。

这是清朝最易打击的柔软腹部。

道光帝给耆英的谕旨中,强调了阻止美使进京,未提缔约一事,只是含混地称:“务当筹画尽善,始终无弊,不至别生枝节。”

于是,耆英以“立约”换“进京”,双方皆大欢喜。

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享受与英国“一体均沾”同等待遇,除此之外还有“修约”一项,规定条约不得单方擅自更改,种下十二年后,咸丰年间英、法、美联合要求修约之祸根,成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理由。

继美而来的是法国。

1841年12月,法国派代表抵澳,目睹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并出席了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士思利目睹这样的情况,向海军部报告:建议占领台湾岛和海南岛,并要求使用武力。

“今日中国人所敬畏的是大炮,外交照会奏效太慢。”

1844年8月3日,法国代表拉萼尼带着8艘军舰,其中一半是载炮50门的大舰,志高气扬的来到中国。向大清展示着孔雀的尾巴:英国不是唯一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

拉萼尼也学了美国人,始终在“进京”一事上晃现躲闪,成为要挟耆英的筹码,要挟清政府基督教驰禁。

禁教政策已实施120多年,当时的中国是儒教至尊的国家,当时的基督教除了唯一的上帝外,激烈反对其他偶像崇拜的存在,这在文化观念上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当时的中国是有官、士、绅结合成一体的控制网络,民间又有地下的会党组织;当时的基督教不仅仅是宗教势力,而且同为社会势力和政治势力,当西方的传教士以母国的方式行事时,势必损害其他社会政治集团的利益,由此,在中华大地上酿成了数以百计的教案,最后汇成上世纪的义和团狂飙;西方列强不停的以军舰干涉,八国联军的铁蹄致使中国陷于上世纪最大的灾难。

而他们并没有看到其中的危害。耆英、黄恩彤认定,允许法使进入北京觐见道光帝是最危险的;而他们认定,最安全的弛禁却在半个世纪后,使道光帝的儿媳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在日暮的黄昏,坐着马车仓皇逃出了北京城。

不光是主持条约签订的他们,连道光帝以及审议批准这些条约的军机大臣、各部堂官,都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会给中国权益造成何等损害;但是若不是英国战争威逼清朝,清朝自忖难以应付,若不是美、法国开来了战舰并表露出不惜动武的种种威吓,清朝是不会签订这些条约的。因此,今天我们称这些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一点都不错。

1844年10月24日,在广州黄浦江江面,法国最新蒸汽动力战舰上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又称《中法黄埔条约》。

从此,比利时、瑞典、挪威、荷兰、西班牙等国均来要求“一体均沾”,享有和英、法、美同样的贸易待遇。至1881年鸦片战争以后40年,清朝已于欧洲其他众多小国签订了几十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历史已经过去,落后就要挨打,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顺应发展的潮流,不能固步自封,盲目自信。

这是清朝给我们的教训,深刻的教训。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218篇 接二连三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