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阿坝
国庆的第一天,我从成都出发。穿过成都平原,沿着都汶高速一路向北,便进了阿坝。阿坝州全称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府为马尔康。
从成都平原进入阿坝州的第一站通常都是汶川,就是5.12地震的那个汶川。十年过去了,10年前的地震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痕迹。旅行中,偶尔看到街边的一句话“做一个懂得感恩的汶川人”,仿佛诉说着08年全国人民抵抗灾难的那段历史。
出了汶川,沿着汶川到马尔康的公路(汶马高速尚未建成)向西而行。首先进入理县,理县有着著名的毕棚沟景区,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留给下次。
鹧鸪山是理县与马尔康的分界,穿过鹧鸪山隧道就进入了马尔康。
进入马尔康境内后,首先会到三家寨,当你看到路上的那座金色的“伽楼罗”,那就是三家寨。从三家寨沿着梭磨河顺流而下,大概一个小时就到了马尔康市区。
马尔康的藏餐
湍急的梭磨河穿城而过,马尔康依河而建。在川西及川北的高原上,很多城市都是这么建设的,康定、九寨沟均如此,河谷地带通常是青藏高原上最为繁荣的地方。
到达马尔康的时候已经是傍晚,10月份的马尔康微冷,换上衣服,稍事歇息,准备吃个丰盛的晚餐。
在藏区怎么能不吃个藏餐?
马尔康的藏餐不少,但是要想吃到正宗的藏餐,还是需要些摸索。非常有幸,我有个朋友在马尔康工作,在他的介绍下与藏族朋友一起吃了顿正宗的藏餐。
传统的藏餐无非是牦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等。
酥油茶味道浓郁,稍有腥膻。初次喝的时候,很多人尤其是习惯清淡饮食的南方人一般都难以忍受这种味道。在多喝了几杯酥油茶以后,我也慢慢习惯了这种味道,满嘴香气袭人,似乎还不错。不过,要是早餐喝这个的话,腥膻味还是会让人拒绝。
饭桌上唯一比较难以接受的是生牛肉。
端上桌的是已经切成薄片的生牦牛肉,夹一片生肉,蘸上芥末拌醋酱,咀嚼下咽。
芥末微苦辛辣,生牛肉冰凉。同桌的藏族朋友很喜欢这种感觉,而我实在是难以接受。
生的牦牛肉中通常有一些寄生虫,所以这道菜一般会喝上些白酒来杀菌。
藏族的朋友热情好客,餐桌上了解了不少藏区的文化与风俗,也胡侃了不少其他, 非常尽兴。在南方待了太久,习惯了吃饭清淡与精细;好久没有像这样大块吃肉,大口渴酒了。
大藏寺
初到马尔康并没有什么计划,朋友推荐说马尔康附近有座寺庙--大藏寺,风景秀美值得一去。
大藏寺由嘉绒高僧阿旺札巴(Tsako Ngawang Drakpa)大师所建,是大师在嘉绒地区所建的最后一座寺庙。建成于公元1414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历史了。在历史上,大藏寺甚有名气,堪称格律派在川北一带之总寺。
第二天凌晨5点,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被闹钟吵醒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从马尔康县城出发了。
马尔康市区的海拔为2600米,不算高;去大藏寺的路上需要翻过一些高山,最高处海拔大约4270米;大藏寺的海拔是3570米,因此一路上先上山后下山。
出发的时候马尔康并无雨雪,车辆行驶在漆黑的山路上,寂静空灵。快到山顶的时候开始下雪了,岭南无雪,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雪了,有些激动。大概两个多小时后,到了大藏寺,大藏寺这边仍春意盎然。
大藏寺依山而建,附近都是漂亮的草甸。踏在草地上,泥土的芬芳扑鼻。
到大藏寺不到8点钟,本来计划拍摄的是清晨太阳初升,霞光万道,洒遍大藏寺的景色;由于山中大雾弥漫,只好作罢。
大概中午的时候,雾气散了部分,太阳依旧没有出来。天气看来也不会好转了,拍了些照片后,我们就准备返回马尔康。
返回的路途需要翻过一座座高山,过来的时候天还没亮,没有看清周围的景色。
此时才发现这里一切太美了,宛若一幅幅俊美的古典山水画。
世间绝美的风景通常都在路上,而不是在景区。上次去香格里拉时就有感悟,这次感受更深。
路过草原
离开马尔康,沿着梭磨河逆流而上,途经黑水、红原、若尔盖,朝着九寨沟的方向前行。
黑水县有一个非值得去的景区:达古冰川。由于时间的原因,也留给下次。
过了黑水,就是红原。不同于黑水,红原与北方的若尔盖都是大草原,由高山峡谷转入草原,心情开阔舒畅。
从马尔康到九寨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路途绝大多数世间都行驶在红原县的草原上。这里随处可见藏民的帐篷,初到此处,感觉像是到了内蒙。
神奇的九寨
说起阿坝州,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说起九寨沟,大家都知道。
由于2017年8月8号的地震,震中就在九寨沟景区,景区受损严重。这次我过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是施工的车辆,景区还没开放。
来九寨的游客目的地基本都是九寨沟景区,景区关门后,九寨沟县城比以往冷清了很多,尤其是九寨沟的新城区。
大巴的终点站是九寨沟的新城区,下车以后,远远看去有座寺庙巨高临下,蔚为壮观,那是聚宝山风成寺。
第二天,闲来无事,登上风成寺,居高临下,一览九寨县城。
聚宝山风成寺,位于九寨沟县城西侧的聚宝山上,是九寨沟县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59年),后几经战乱又几经修复,现在所见到的聚宝山风成寺是1985年后修复的。
在九寨沟只待了一天的时间,我就去下一个地方了。
松潘-牟尼沟风景区
从九寨沟回成都的路上,首先要经过川主寺。川主寺位于松潘、红原、九寨、黄龙四条公路的十字路口,是咽喉锁钥之处。过了川主寺,转入朝南行驶,很快就到了松潘县城。
松潘县历史悠久,明朝洪武时期先后设“松州卫”、“潘州卫”并“松潘卫”,松潘由此而得名。岷江穿城而过,这里也是高原河谷地带。
深秋的松潘,街上行人不多;古城热闹些,但是还算静谧。
这几年,也走过了不少古城、老城,回想起来,只有松州最符合我对古城的印象。
究其原因,应该是落后的交通导致这里没有被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所污染吧。
世人都知道九寨沟景区,却很少有人知道牟尼沟。
其实牟尼沟景色并不逊九寨沟,因为其民族风情更浓,集九寨沟和黄龙之美于一身,却比九寨沟更为清静,甚合我心。
牟尼沟景区位于松潘县,面积160平方公里,由扎嗄瀑布和二道海组成。
扎嗄景区有茂密的森林,一条高104米,宽35米的瀑布从天而降,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献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二道海原始森林中分布着上千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高原堰塞湖和溶洞、温泉、草甸景观。因其中最大湖泊二道海得名。
不同人喜欢不同的风景,同车的司机师傅喜欢扎嗄景区的瀑布,而我更喜欢二道海景区的海子。
从松潘回成都的路上,山路险峻,落差起伏较大。
大巴车走走停停,路边不停有人在招手。周围的小村庄很多,大多数都是一个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把孩子送上车,然后目送大巴离开。
看到这儿,不免心酸。
关于藏族与羌族
阿坝州全称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因此不得不谈藏族与羌族。
说到藏族,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饱经风霜满脸沧桑的套马汉子或者是有着高原红脸蛋在打酥油的腼腆姑娘。其实不是所有的藏族人都是这样的,不同的地理条件,生活的藏族人也不一样。
在阿坝境内的藏区主要三个流派:安多藏区、嘉绒藏区;另外还有白马藏区,相对小众很多。
另外,“白马藏族”人的民族属性问题至今仍有争议。
安多草原,牧歌嘹亮。
“安多”泛指以阿尼玛卿山为中心的广阔地区,水草丰茂、畜牧兴盛、牛羊成群。
阿坝北部的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为草原,生活着安多藏民。
农耕嘉绒,谷深碉峻
嘉绒是“嘉尔木擦瓦绒”的简称,意为生活在墨尔多神山周边地区习嘉绒方言的藏族。
阿坝中部的大小金川、马尔康、黑水山势峻冷,生活着嘉绒藏民。
白马风情,诌舞传奇
“白马”意为“藏兵”,“白马藏族”人主要生活在位于岷山深处的高寒山区河谷地带。
阿坝东北角的九寨沟,那里是独特的白马藏区。
相比于藏族,羌族就很少有人提到了。
似乎除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再也想不起羌族的只言片语。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国内的羌族很多主要集中在四川的阿坝。
阿坝东南部的松潘、茂县、理县、汶川是羌族的聚居地。
阿坝印象
阿坝是什么样的?阿坝是五彩缤纷的。不管你是喜欢雪山还是喜欢草地;不管你是喜欢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情怀;不管你是喜欢动物还是植物,这里都有你喜欢的。
嗨,陌生人,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到阿坝州来转转。这里的景色真的美的不可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