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

这是本月阅读的第五本书,《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本书在得到电子书上排在专家推荐榜的榜首,邵恒头条也推荐了这本书,于是我努力将其看完。

为什么说是努力看完呢?因为看这样的书对我来说很吃力,里面有很多的隐喻让我很难理解。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文字功底,而这些都是我的弱项。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

这是一本谈话录,谈的东西很多,我理解的很少目前只能就我感兴趣的一些点来记录一下。

文中提到了项飙的三舅能够对身边的事情形成一个图景。他可以将比如说做年糕的事情,他会把从浸水、攒米到火候掌握很系统地讲出来,能够把其中的道理勾勒出来,事情和事情的联系也就清晰起来,形成一个图景。觉得“图景”这个概念挺好的,字面上的意思为画面上的景物,比喻理想中的景况。项飙所描述的图景应该就是把一个理论知识,用图景的方法描述清楚,好理解,易执行。写作也应如此,不应该有太多的理论知识,更多的用图景来描述清楚理论。

项飙说他很喜欢琼˙贝兹的歌,因为她的歌没有引经据典,她讲的东西就是东西本身,不会背后还有东西需要你有额外的知识准备去理解。我没有听过她的歌,可能就算听也可能理解不了那种意境。但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歌曲本身,就像喜欢没有引经据典的文章一样,虽然觉得这是自己的弱项,因为在学生时代没有在文学上有什么积累,造成自己对文言文及其它稍微深入点的文章就难以理解。但我觉得文章能够用简答的语言说出一些身边的故事和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

在谈到理解的学问中,项飙说:理解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作为心理机制,一点都不难,如果说理解有难度,其实是一个位置问题,看你愿不愿意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很多情况下人们拒绝这么做,因为有利益在里面。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用这样的角度对理解这个概念如此去思考。他举了一个父母不理解孩子在婚姻决策上的例子,她要嫁给他或者他要娶她,这个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但为了财产关系,为了邻居的看法,为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光鲜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拒绝去理解本来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细想一下上级不理解下级,老婆不理解老公或老公不理解老婆,有很多时候也有“利益”在里面,而故意不愿意理解。

项飙指出,资本主义的引擎制造业正在衰落,但依然是“人的再生产”(教育、医疗、娱乐等各种服务)的产业中心,这也是很多中国中产阶级,想要移民到欧美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人的再生产”,为了更加稳定的可预期的未来,为了更好的子女的教育、更洁净的空气、更多的绿地,他们选择“早发早移”,但赚钱还得在中国赚,因为这里的利润比西方还要高。这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中国的崛起,不能太容乐观地估计,因为我们崛起的只是某一块,而“人的再生产”是重要的部分。未来我国应该需要在“人的再生产”上加快改革和建设的速度。

在项飙看来,反思性可能是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反思就是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提问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根据实际的观察进行比较,通过推演。这一点对我这个普通人来说,也同样重要,通过反思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通过反思才有可能掌握正确的知识。这也是吴琦、项飙以及“把自己作为方法”提倡的一种精神吧。

文中还提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比如边缘与中心、什么是批判、盘根式共同体、共同理想、乡绅精神等,因自己理解能力有限,未能整理,很多还需要自己再次思考,才能擦出一些火花。总体来说整本书思想性非常丰富,比较烧脑,是一本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