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思导图读书会】28/50
书名:非暴力沟通
导读人:胡蓓
主持人:俭璋
《非暴力沟通》不只是一本书,它更是一门课程。很多人都去专门研究过这本书,然后拆书帮、行动派等都有非暴力冲突的课程,所以我只是给大家做初步的一个分享,然后抛砖引玉,希望让大家能够把自己的见解也都分享出来。
非暴力沟通,它是一种方式,是一种对谈话和聆听的转变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语言,是有意识的语言。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清晰的表达自己,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那么对非暴力沟通,他可以用在对他人的互助,对自己的帮助也就是对自己的爱,对人际关系的改善,用在你的工作中,还可以运用到政治中。那么非暴力沟通,它的模式主要有4个要素,也就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在封面上说,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让一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种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
在听到批评时,我们如果不是只是申辩退缩或者是反击,而是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便会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作者说这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其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作者先提到了什么样子的是暴力的沟通,比如说进行一种道德评判。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就会被看作是不道德或者是邪恶的。比如说我们会讲——你的毛病是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这都是一种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评判他人。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我们夫妻和关系相处,对于我们的孩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经常都是在用这种道德的评判。这种评判是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需要的,以这样的方式来提出主张,就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了批评作出让步,也是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就比如说我的女儿,她现在快8岁了,之前觉得好像说什么是什么,但是现在她有自己的想法了,也经常会去批评妈妈,说妈妈你怎么怎么怎么样,我觉得这些说法的话有的时候都是自己的“以身作则”所导致的。
作者提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的暴力根源都是如此,特别是在语言和精神上的这种暴力是非常明显的。我觉得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讲最主要的话就是在生活中与孩子相处,与在工作中与学生相处与同事和朋友相处,千万不要在再有这种暴力冲突了。
进行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然后在生活中回避责任,强人所难,这都是这种暴力冲突的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
那么在书中作者提到就是非暴力沟通有4个要素,就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在讲到这4个要素。同时的话就是在倾听他人,倾听自己这两个方面,都要使用到这4个要素。
作者提到首先观察,那么观察是不等于评论的。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表格,作者进行了一个举例的说明。
所以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而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那么4个要素中,第2个要素就是感受,作者提到想法是不等同于感受的。在非暴力沟通中,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比如说哪些是想法,哪些是感受,同时作者也建立了一个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适当的示弱是有助于解读解决冲突的,此外非暴力沟通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也进行了区分。
第3个要素的话就是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3个要素。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是有4种选择的,可以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对他人的指责,批判,评论以及分析是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的。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和或者是反击,反之如果是直接说出我们需要,其他人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那么非暴力沟通的第4个要素就是请求。对于请求来说,作者提到要区分与命令之间的命令之间,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分的。对于请求的话一定是要具体的,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同时要有反馈。如果说是我们对别人的请求是用抽象的语言,比如说作者提到一个例子说是父亲对年仅15岁的孩子说,我希望你能有一些责任感,这个要求难道过分吗?但是什么叫做责任感,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孩子是不懂的。那么在我们的谈话中要有明确的谈话的目的,说清楚想要什么,不要只是说让对方去猜。比如说有些人会说我们只是随便聊聊,没有什么请求,但是在和我们在和另外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的,那这就是你的目的是什么?在请求方面作者还提出来第3个就是要有一个请求的一个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的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的表达,我们是无异于强人所难的,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在诚实和今天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联系。
那么作者前面用了几个章节专门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然后来表达自己,后面作者又提到了如何去倾听他人了解他人的感恩,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即对于倾听他人方面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的这4个要素。
在倾听方面,首先你要做好一个准备,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要去全心全意的去体会对方。在表达方面要主动,要去理解自己的,要去想一下自己的表达是否理解了对方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来创造条件。在这个倾听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比较痛苦的事情,然后是无法倾听他人的时候,我们可以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为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是要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即一定要爱自己。要大声的提出我们的请求,也可以换一个环境。
在第9章作者专门用了一章的内容介绍,要爱自己,这也是我们非暴力沟通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说首先的话就是当我们在表现中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体会我们自己的忧伤和自我的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然后避免自我的惩罚。在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时候,要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依赖,羞愧,内疚,愤怒或者是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了。我们要让爱来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我们在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的前提下,可以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比如说第1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呢,可以列在一张纸上。第2步列好清单,然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他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第3步就是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你为什么要那么做,而我选择做什么,是因为我想要什么。这也是我们平时去选择任何事情要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比如说我选择上品思的思维导图的课程,那么是因为我希望精进我的思维方式,可以对我的学习生活在孩子的养育上面有促进作用,这都是我自己选择的,不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后面几个章节作者提到了一些注意,比如说我们在表达愤怒的过程中,然后可以分为几个步骤(可见思维导图),作者也用了一个很好的一个例子来进行介绍。后面作者提出来要避免使用强制力。但是我们在与他人交往,在一些过程中使用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是为了避免伤害,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否则的话会让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
最后作者又进行了一个内容的深化,我觉得最主要的话就是他说的这个心理咨询的这个案例,我非常喜欢他的这种说法。因为我在学校里也做简单的咨询工作,我觉得他的这种角度是非常好的,比如说,我们在遇到这个要咨询的对象的时候,要问自己以下的问题——他现在是什么心情?他有什么需要,和他在一起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的心情反映了我怎样的需要,我想请他做出什么决定,或者是采取什么行动,以使她能快乐些。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就会接受自己的内心活动以及个人的需要。我们一旦不把对象作为诊断的对象,而是专注于彼此作为人的感受和需要,人们会通常有积极的反应。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深深的体会到我们作为人的弱点,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书的最后有一个附录,就是一个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分为两个部分,就是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