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少年

吉他少年


熬过了艰苦紧张的初一学年,十四岁的少年终于迎来了这个漫长的暑期狂欢季。与往常一样,每逢暑假开始,儿子几乎是出于对全年紧张学习的报复心里,像刚刚脱离苦海、翻身解放的奴隶一样,要先疯狂的放松几天。于是,在沙发上、床上,各种姿势的玩手机,连续N集的动画片,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半癫狂状态,成了儿子暑假第一周的常态。

然而这小子也清楚的知道,老师留的作业,依然是缠在他身上的刺藤一样不可逃脱。于是,几天的疯狂后,他被迫有些不情愿的拿起纸笔,开始了边写作业边玩耍的模式。现在的初中少年们,在假期里,除了写写作业,上上补习班,能让他们转换心情、调整脑子的,大部分就是手机游戏和电视了。久而久之,连他自己都觉得厌烦枯燥,不知所措了。

一天下班之后,我有些疲惫的回到家。刚一上楼,隐约听到家里传出几声清脆而轻盈的琴声----是吉他声!我有些愕然的开了门---哇!居然是儿子抱着一把吉他在那里胡乱的弹奏。我不禁哑然失笑:这小子肯定是闲极无聊,借了别人的吉他来新鲜几天。后来一问,才知道是他妈妈给他报了一个少年吉他训练班。出于对他的鼓励,我以一种旁观戏谑的心态,开始观察他的吉他训练之路。

几天后,儿子仅仅学习了两三个学时,我却惊奇的发现,我的判断或许有些武断了。儿子已经能够比较标准的弹出基本的节奏和《小草》的第一段了!我不禁有些眼前一亮,之前对他的那种不屑甚至嘲笑的心态蓦然有了转变。或许,我们对他的艺术发掘有些晚了?我们甚至不觉中压制 了他的艺术潜能?儿子在弹奏时,脸上时而全神贯注的模样,时而在出一个小错误时,又挤出一丝略带不自然的腼腆的笑容....这些让我觉得,自己真应该给他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多认可和赞赏他发挥自己的长处。于是,我劝自己静下心来,好好当他的听众,让他觉得自己真的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吉他手。

又过了几天,儿子手上的磨损越来越明显。一天课后,他让我看他右手大拇指上的水泡问我:爸爸,我的手很疼,这种水泡会破吗?破了后会怎样?。。我看着他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憨样儿,我都想笑出声来。我告诉他一个小小的水泡没什么大碍,破了后会好起来,会长老茧,长了老茧再弹就不疼了。就像你学习吉他,刚入门时可能比较困难,真的入门了,熟练了,就学的轻松了。他若有所思的答应着,回到家后,仍是自顾自的去练习了。我不禁又惊讶于他对这种对小伤小痛的无视和对练习的坚持,更惊讶于他练习时的那种投入和不厌其烦。每次他抱着吉他反复揣摩每个音符,反复试验每个音准的专注的样子,远远有别于以前他的那些毛病:做数学作业因审题不准确经常出错丢分,做语文阅读因没有耐心不能深入而答非所问,写篇作文也因为心不在焉而写的平淡无味。。。。或许,这么一把简单的乐器,这样一首首简单而动听的音乐,才能让他沉醉其中,激发他的认真坚持的潜能。或许,音乐恰恰就是一种能够医治他那些毛病的良药呢。

两个星期后,他已经可以比较熟练的弹奏《童年》、《致爱丽丝》了,每次接他放学,老师对他都赞不绝口,说他悟性高,是个好苗子等等,不断的惊喜向我袭来。我蓦然觉得:吉他,作为西洋乐器里的灵魂乐器,其实其结构很简单:两张木板、几根钢丝,经过琴师工匠的细心专业的制作,便可以弹出美妙的音律;同时,只有六根琴弦的吉他,却可通过乐手巧妙的拨动,完全可以奏出七个音符的优美音调。眼前的这个抱着吉他的十四岁少年,不也是如此吗?我们并没有能力给他提供更加优渥的条件和相对专业的环境,他也不是出身显贵,天资聪颖。但如果我们作父母的,对他进行耐心的引导和适当巧妙的雕琢,再加上他自己后天的专注、认真的磨炼和老师的专业“弹拨”,未来,他未尝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又是一个酷热的晚上,本来因为天气而心浮气躁的我,坐下来让儿子弹奏一曲,他慢慢的弹出了朴树的《平凡之路》第一节,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我慢慢哼唱着附和他的琴声,慢慢陶醉于吉他的优美而轻快的旋律,而他的专注和淡然,让我心里充满了敬佩和欣慰。不觉中,心里好像有一个声音对儿子说:努力吧,少年,只要你足够专注、足够坚持的做好每一件事,并乐在其中,那么早晚你会弹奏出一个属于你的美好人生。

脑子里想起了高晓松的那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那么,我也想对儿子说:暑假不止游戏和作业,还有吉他和美妙的音乐。。。。

书于2018年8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吉他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