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曾说:“如果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很多父母喜欢用成绩来评价孩子是否优秀,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一样不落下,孩子每天忙得跟个陀螺似的。
事实上,有些孩子成绩优秀了,却情商低;情商高了,却逆境商低。
那我们到底在孩子6岁前最应该培养他们什么能力呢?
前段时间知乎的热门话题“人生在世有哪些观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
大多数人给出了答案都有一个共同点:阅读的习惯。
01 学习其实就是阅读
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曾经说过:“所谓学习,就是要阅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西斯克里克,每逢周末都会抱大量的论文回家,数量多到两只手都抱不过来。
茂木健一郎在剑桥大学念书时,研究所每周也会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
每个人要从全世界的无数论文中挑选一篇,加以分析。负责报告的人从写作者角度出发,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做这个实验,如果你是作者会提出什么更好的观点等等。
读书意味着什么?
100个人有100个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习惯需要从小来培养,而且越早越好。
02 衡量孩子优秀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长大后变得更加优秀,从幼儿园开始就报各种识字班、英语班、演讲班......内容繁多,令人乍舌。
家长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真的那么重要吗?
重要,但这不是补习班和兴趣班能决定的。
且不说现在的培训班质量层次不齐,就拿孩子来说,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积极观念才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事业上非常成功,但自己的孩子成绩却不理想,她一直跟我说:“比什么都不要比孩子。”
后来有一次我见了她家孩子,非常积极阳光,还特别喜欢读书,我跟她说成绩不重要的,男孩子贪玩,等他想学的时候成绩很快就能上来的。
她却不以为然,还强调说:“以他现在的成绩,最多只能考个二本,以后都没有出路啊。”
成绩好能代表一切吗?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不能。
那衡量孩子优秀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给出了答案:阅读才是培养聪明头脑最有效的手段。
03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买的书都被撕了。
其实孩子撕书是很正常的事情,3岁以下的孩子撕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好奇,一个是引起注意。
父母应该根据不同原因来做出不同的回应,而这两种行为都不能说明孩子不爱阅读。
阅读最开始的培养可以从讲故事开始,然后到绘本,再到带拼音的文字,最后到纯文字。
听故事这个肯定不用说,每个孩子都喜欢,如果孩子拒绝,只能说明这个故事不吸引他。
绘本可以针对孩子的喜好进行挑选,一次不需要太多,最好有一本是让他爱不释手。
同时在睡前和孩子固定阅读30分钟也很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通过绘本中的图画来描述故事,也是锻炼他表达的绝佳方法。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我读书认字时年龄肯定很小,因为我就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不会读书。”
富兰克林很小就辍学,但通过广泛的阅读,在科学、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有所建树。
阅读的好处并不能一下显现,但它却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习惯。
抓住孩子6岁前这个关键时期,培养他们阅读习惯,未来一定会比不阅读的孩子更加有出息。
探索孩子的世界,解决育儿问题。
我是80后的成长日记,喜欢我就点赞、收藏、加关注吧。
如果你还有什么育儿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