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翡翠谷游览时忽略了时间,直到经过竹林时才发现已近晌午,一束束和煦的阳光从竹叶的缝隙中照射进来,斑驳的竹影散落一地。忽然清风拂来,竹林间响起不痛不痒的沙沙声,更显静谧安详。这一刻,我脑中突然闪过陆游所写的“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陆游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听见窗外的竹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那声音恰似簌簌的下雪声。我不禁感慨,古人对大自然的感触确实更细腻,也更富有诗意。
当我还在犹豫是否多逗留一会儿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原来是程师傅打来的。程师傅是酒店讲解黄山旅游的专家,看上去70多岁,对黄山非常熟悉,昨晚和他聊黄山的日出、日落、佛光、云海、奇松怪石,可谓意犹未尽,他最后向我极力推荐去步仙桥看日落,那里风景独特,可以看到黄山最特别的日落,其实这和我之前的计划不谋而合。
我接起电话,程师傅热心地问我:“小伙子,现在爬到哪了?今天山上的人多吗?”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道:“程师傅,我早上临时改了计划,上午来了翡翠谷,您昨天推荐的路线可能要临时调整一下。如果中午上山,是不是坐云谷索道上去好一些?”
程师傅停顿了片刻:“现在从云谷索道上去正好可以避开旅游团大部队,但你要抓紧时间争取在4点之前赶到排云亭,然后花一个半小时走西海大峡谷,到谷底后坐小火车上白云溪站,再走40分钟才能到步仙桥,今天的日落大概在6:42开始,你要抓紧时间。不过你上午刚在翡翠谷消耗了体力,下午按我刚才说的线路走,可能够呛啊。”
我莫名自信起来:“体力应该没问题,先不说了,我这就动身上山了,等我明天下山了再聊。谢谢您!”
(一)上山之行
黄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其中前山更为陡峭,山路崎岖难走,但风景也更为雄伟壮丽,比如前山的天都峰、莲花峰、鳌鱼峰、光明顶,都是海拔约1800米的险峻高峰;而后山相对平缓,山路相对平坦易行,风景秀丽,比如后山的清凉台、石笋矼、梦笔生花、猴子观海,都是秀美的景点。
我按照程师傅推荐的路线,从云谷寺坐云谷索道上了白鹅新站,出站后眼前是一片人头攒动、门庭若市,看来我还是低估了游客爬山的热情。我看了看地图,白鹅新站离我预定的酒店白鹅山庄很近,我当下决定先把背包中的行李放到酒店房间后再轻装爬山。我向着下山人群的反方向逆流而上,只见他们大汗淋漓的脸上写着疲惫,瘫软的身体倚着登山杖吃力地往前挪动,我隐隐觉得后面的路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走了20分钟的上坡路后,终于到达白鹅山庄。此时山庄大堂的地板上坐满了游客,估计他们没订上房间,晚上只能睡过道了,山上的酒店房间确实紧俏,即使提前预订也未必能订上,这么看来,我能订上一个床位也算是幸运了。我小心翼翼地跨过地上的人群,到酒店前台办完入住手续后,快速地走到房间把行李放下,只背上羽绒服、手电筒、一些吃的喝的,便匆匆从后山开启了本次黄山之旅。
(二)后山的奇峰古松
1、石笋矼
石笋矼算是后山路线上的第一个奇观,此处怪石参差,状如雨后春笋,不规则地耸立于峰峦之间,故名“石笋矼”。古人云“无石不松,无松不石”,黄山的松和石可谓形影不离的搭档,石笋矼的岩石上自然不会缺席傲然挺立的黄山松。除了老搭档,岩石的缝隙中还有一些“夹缝中求生存”的植物,这些植物生机勃勃,与怪石相映成趣、各得其所。很多岩石中有交叉的裂缝,这种裂缝被称为“X型节理”,裂缝中往往储存有少量的水,当植物的种子被风或动物带入裂缝中,便给了植物一线生机。这里的植物大多有顽强的生命力,虽不起眼,却一直与黄山的古松怪石一起接受着风雨的洗礼。
2、十八罗汉朝南海
在石笋矼的北面有一排石柱被称为“十八罗汉朝南海”,这是1.28亿年前岩浆侵入形成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花岗岩发生风化、流水侵蚀和崩塌后形成了高矮参差的石柱群,这种形态被人们想象成体态不同、姿势各异的罗汉朝向南海拜观音菩萨,故名“十八罗汉朝南海”。
3、卧云峰
从石笋矼往北再走500米,便是卧云峰。此峰孤峭高峻,黄山的云雾经常在此逗留,导致峰顶的云雾常聚不散,故名“卧云峰”。我站在卧云峰的山腰向上望去,此时恰逢艳阳高照,云雾虽是卧云峰的常客,偶有缺席的时候,也在情理之中。
4、始信峰
在卧云峰不远处,海拔近1700米的始信峰与其隔空相望。始信峰奇松林立、三面临空、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当下题名“始信”,登峰环顾,确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此峰因此得名“始信峰”。
沿着陡峭的石阶登上始信峰之巅,向四周放眼望去,远处人山人海的北海宾馆,百花争艳的散花坞,静观尘世的猴子观海,隐约可辨的绿野平畴,都可尽收眼底。每次登高望远时,总能感到久违的豁然开朗,生活琐事突然在这一刻变得不值一提,正如古人所言“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样深”,或许一个人在视野开阔之后,才能逐渐解开心结、放下执念,才能真正明白何为虚妄、何为真实。
5、黑虎松
从始信峰下来后,往西走几百米,一眼就能看见黑虎松。黑虎松为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它的名字也有一段传说。传说有一高僧某日路过这里时,突然看见一只黑虎卧于松顶,吓了一跳,转而黑虎不见了踪影,那位高僧便四处寻找,只见一棵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虎卧于坡下,便将该古松命名为“黑虎松”。
6、梦笔生花
在北海散花坞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状如一人卧睡,故称此景为“梦笔生花”。关于此景,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便当场吟诗一首:“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此时恰逢狮子林禅院的长老经过,得知来者是诗仙李白后,遂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招待李白,李白为表谢意,欲以诗文相赠,便借着酒兴挥毫落纸,写完就顺手将毛笔往空中潇洒一掷,毛笔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然后李白兴尽离去。长老送走李白后,惊奇地发现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
传说毕竟是传说,可以听听增加一些画面感,不必当真。
7、猴子观海
在狮子峰旁的一座平顶山峰上,有一尊奇石,如猴蹲坐望向山峰外,静观云海起伏,故名“猴子观海”。当云海消散后,石猴又像是在远眺山峰下太平县(今黄山市所属黄山区)的人间烟火,故亦名“猴子望太平”。
(三)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狮子峰下来后已经15:50了,我这才想起程师傅中午曾提醒过我,必须在4点之前赶到排云亭,这样才能在走完西海大峡谷后赶到目的地看日落。我担心时间来不及,情急之下便开启了加速模式——跑步赶往排云亭。
事实证明,我还是对自己的体能储备过于乐观了。一路的上坡路比想象中要多,奔跑途中我的速度逐渐降了下来,跑到排云楼时,已经快跑不动了,一看时间已经16:20了,但离排云亭还有一段较长的上坡路。
我坐下来冷静分析了一下,我的体力已在后山消耗了不少,加之上午在翡翠谷的暴走,此时已无法加速前进了。如果按原定路线走,基本不可能在日落前赶到步仙桥了。于是我随即决定更换线路,在研究了几条新线路后,我决定从排云楼上光明顶,再从光明顶直接赶往步仙桥。
我沿着山路平稳前行,一路走走停停,何妨吟啸且徐行,刚才略显急躁的心逐渐恢复平静。我一边走一边复盘今天的行程和节奏,意识到今天爬山的体能安排和节奏控制都有问题。在某些方面,爬山和足球比赛有相似之处,同样需要结合自身的体能状况合理分配上下半场的体能,如果一开始用力过猛,则容易后劲不足,但如果缓慢的节奏持续太久,则容易在需要发力时力不从心。或许难点就在于不好把握什么时候该加速发力、什么时候该放缓节奏。
从排云楼到光明顶的山路几乎都是上坡路,我放慢速度后,反而不那么累了。走了半小时忽然看见不远处的山峰上,一块巨石耸立在平台上,这就是飞来石。87版《红楼梦》片头出现的山顶巨石,正是这个飞来石。飞来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这样的巨石居然能以微斜的姿势稳稳地立在一块不大的岩石上,而且二者的接触面很小,看似摇摇欲坠却始终屹立不倒。或许这只能解释为一块从天外飞来的巨石,在一个特别的时刻从天而降,落在这块岩石上,从此便禅定于此了。
我站在飞来石旁远眺群峰,此刻的石峰和松树在夕阳下静享安宁、与世无争。
(四)步仙桥之行
在缓慢行走了近1个小时后,我终于到达光明顶。此时光明顶上已是人山人海,有些人正抓紧时间吃东西补充能量,有些人正坐在石阶上静静地看着夕阳发呆,一些精力旺盛的小孩在追逐打闹,一位父亲正指着远处一座山峰对怀里的孩子说“看,那就是咱们刚才经过的鳌鱼峰,鳌鱼正在吃螺狮呢……”。
这一刻,疲惫不堪的我,只想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大腿酸痛。
我有点犹豫是否要拖着沉重的双腿继续赶路,从早上8点出发去翡翠谷到现在,我一直在走山路,体力已所剩无几。但步仙桥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那是一座悬在万丈深渊之上、横贯于两座峭壁之间的拱桥,险峻而神秘,在我的想象中,落日余晖下的步仙桥一定很美。就剩最后一段路了,如果就此放弃,我以后大概会很遗憾。想到这,我咬牙起身,坚定地往步仙桥方向出发了。
通往步仙桥的山路险峻了不少,一路上基本是半米宽的路段,有些路段两侧没有铁索,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跌落悬崖,有些路段被两侧的松树挤压着,只留下一人行走的空间,我只能小心翼翼地缓慢前行。
再往前走,有一段路竟然是在巨石斜坡上凿出的一排浅浅的石阶,走在石阶上需格外小心,一旦打滑可能会顺着斜坡滚落悬崖。这山路的险峻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禁在心中自嘲:这哪是旅游啊,更像是去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惊喜不断!
更让我意外的是,路上几乎没看见什么人,偶尔能看见一两个往我反方向走的游客,和他们打照面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其中一人似乎想对我说些什么,但终究还是没开口。平日里素来警觉的我大概是因为一心想着步仙桥的日落,在那一刻心无旁骛得很彻底,也就忽略了那位游客的欲言又止。
一路西行,在不知不觉间,阳光已从金黄转为昏黄,而我的大腿愈加酸痛,我不得不中途休整一下。在停下来环顾四周时,才发现在松树掩映的巨石上,赫然写着“卧石披云”四个大字,我瞬间精神振奋了,因为到了这就意味着步仙桥已近在咫尺了。此时的山间格外宁静,与后山、光明顶人来人往的喧闹大相径庭。此处的石峰和松树已被夕阳染上了一层昏黄,看上去少了几分意气风发,却多了几分岁月静好。
(五)步仙桥等日落
休息片刻后,大腿的酸痛感缓解了一些,眼看夕阳不等人,我随即起身继续向西追赶落日。此时的阳光已不再刺眼,路上的松树在夕阳照射下显出昏暗的剪影,远处的层峦叠嶂在暮色下若隐若现,整个世界渐显朦胧。山中时不时响起的鸟鸣声打破了此刻的沉寂,空中嬉戏的飞鸟正准备飞回自己的窝迎接又一个夜晚。陶渊明笔下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大概就是这样的画面吧。
在走过一段蜿蜒曲折的陡坡后,步仙桥已近在眼前,没想到此时的步仙桥竟空无一人,唯有夕阳和山风与它为伴。
步仙桥横在两座山峰之间,要走到桥上须先穿过漆黑的山洞,我打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过山洞,从里到外感觉到丝丝凉意。站在步仙桥上俯瞰大地,桥下是万丈深渊,远处是千山万壑,群山一片昏黄,大地一片苍茫。
忽然一阵山风呼啸而过,我的帽子差点被风卷落悬崖,还好我眼疾手快,下意识地用手摘下了随风而去的帽子。山上的天气果然说变就变,这阵风吹过后气温骤降,穿短袖已无法御寒,我快速穿上了事先备好的羽绒服,然后挪到步仙桥对面的一个巨石平台上坐下,静候日落。
在四处张望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不远处的一个石头堆上,这是一个用石头堆成的小亭子,看得出来这是精心垒起来的,不像是无心之作。那么,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好奇心一旦萌芽,有时会一发不可收拾。
我首先联想到西藏的“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在西藏的很多地方经常能看见这样的石堆。和藏区最常见的转经筒、经幡一样,玛尼堆也是祈福之物。在良辰吉日,信徒们会一边焚烧松柏枝,一边用额头触碰石头,念一段经文后把这块愿望石放到玛尼堆之上,以此祈福。
但眼前这个石头堆成的小亭子,在外形上与玛尼堆完全不同,而且黄山与西藏并无特别的渊源,应该可以排除玛尼堆的可能。或许,它立在这悬崖峭壁间,是为路过步仙桥的人们保平安。又或许,它有一个矫揉造作、牵强附会的传播不到10年的传说。
(六)不速之客
正当我对着石头堆浮想联翩时,背后突然传来几声沉重的脚步声,我立刻警觉了起来,一边快速寻找可用于防身的武器,一边心想:这个时间不大可能还有人来这,莫非是山上的动物?我来不及多想,快速地扫视了一圈,周围竟没有木棍,也没有大小适中的石头,只有搬不动的大石头,情急之下,我拿出包里仅剩的红牛紧握在手上,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我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听着不远处的动静。脚步声越来越近,竟伴随着逐渐清晰的喘气声,我下意识猜测它大概率是感冒了,鼻子不透气。随后转念一想:不对,这更像是一个感冒鼻塞的亚健康胖子的喘气声。没等我进一步往下推理,一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胖子已经闪了出来,我猝不及防地愣了一下,同时如释重负,还好来的不是山上的野兽,心里踏实多了。胖子看见我时也吓得退后了两步,他大概也没料到在这夕阳西下的孤寂山岭中,居然还有人。
为打破略显尴尬的气氛,我礼貌地问道:“兄弟,没吓着你吧,我是准备在这看日落,没想到这会儿还有人往山顶爬,你这是从哪上来的?”
胖子一边擦汗一边喘着气说:“我和几个同学上午就从山脚下往上爬了,没想到爬了8个小时还没到光明顶,我们都快虚脱了。”说着他往后指了指正在弯腰挪动的队友,这几个兄弟看上去20出头,他们脸上挂着筋疲力尽后生无可恋的表情。
我和他们在步仙桥上闲聊了几句,得知他们四个是同宿舍的在校大学生,喜欢在假期结伴游山玩水。他们本以为上午出发下午就能爬到山顶,没想到太阳快落山了才爬到步仙桥。其中一个留着平头的小兄弟,弓着腰拄着登山杖问我:“兄弟,你从光明顶到这,花了多长时间?”
我粗略回忆了一下:“大概40分钟吧,但来的时候下坡路多一些,速度自然快一些,你们如果往上爬,估计需要花更长时间。”他们一听就有点泄气地瘫坐在地上:“胖哥,咱们还是在这多休息一会儿再动身吧!”随后,他们休整了10分钟便继续赶路了。
没一会儿,西边的天空已经被落日染红了。
(七)步仙桥日落
我孤身一人坐在石头上,望着远处的落日和红霞,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看日落是多少年前了,顿觉往事如烟,人生如梦。
忽然,山风再次呼啸而来,比之前来得更加迅猛,我身边的红牛空瓶已不知被卷向何处,我来不及思考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之类的问题,迅速移动到另一块高约2米的大石后面避开大风,安静地欣赏西边的落日。耳边是狂乱呼啸的山风,眼前是苍茫静谧的落日,这种不寻常的搭配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意境,有孤独,也有镇定,有平和,也有激情,有浪漫,也有理性。
(八)夜行山路
待落日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天色已不知不觉黑了下来。我意识到此地不宜久留,于是快速收拾好东西往回赶。还好夕阳刚落,天色还留有微弱的光亮,只是回程的山路以上坡路居多,我的双腿已经难以迈开轻快的步伐。但我已没有退路,只能用最快的节奏走走停停。因为一旦天色彻底暗下来,路上又没有路灯,前进速度必然会慢下来,而一个人夜走山路毕竟存在理论上的危险,这一路上荒无人烟,如果路上遇到什么猛兽或者过斜坡石阶时不慎滑倒,那就麻烦了。
随着天色逐渐灰暗,山风也加大了力度,我顶着寒风卖力前行,偶尔能听到几声鸟鸣回荡在山谷中,我心想这次是身临其境体会了一把“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但转念却感到一丝身处险境的紧张,它就像一把从天而降的鞭子,抽打着我加快了步伐。10分钟后,我感到体力已消耗殆尽了。但我很清楚,我不能停下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停下来可能就彻底泄气了。于是,我鼓励自己,拼意志力的时候到了,只要咬咬牙,就能爆发身体的潜力。我抬头望向山顶,目之所极已是灰黑一片,只见最远处的山顶上零星亮着几盏微弱的灯火,那是我冲刺的终点线,我没有选择,只能不顾一切地往前冲。想到这,我打开手电筒一鼓作气地冲向黑暗。
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在咬牙坚持了10分钟后,我逐渐感到浑身注入了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让我不再疲惫甚至有点身轻如燕,于是我对安全冲到光明顶充满信心。
没多久,我已走到卧石披云,突然风中传来几声木棍敲地的声音,我警觉地用目光向四处搜寻,没发现什么异样,然后放慢了脚步,仔细听那声音,这木棍敲地的声音听上去颇有几分丐帮八袋长老的功力。
忽然黑暗中传来一句有气无力的话:“唉!怎么还没到啊?”
看来这会儿还有同道中人,我瞬间如释重负又开心起来,这种喜悦就如同孤军奋战的士兵在绝望之际等来了救兵!我沿着蜿蜒曲折的石阶一口气向上冲了几十米,想马上与同道中人会合。上去后惊喜地发现,原来是刚才在步仙桥遇到的那几个小兄弟,我喘着气兴奋地对他们说:“嘿,哥们儿,我们又见面了!”
随后,我们闲聊了一会儿就继续赶路了。他们四人只有一个手电筒,于是我拿着手电筒走在前面带路,他们中的一人拿着手电筒在最后给前面的人照路。一路上,我时不时大声提醒着“大家小心,这段路没有栏杆”“这里有个坑,下面是空的”,大家边走边聊,没多久就闻到饭菜的鲜香,定睛一看,光明顶下的白云宾馆已矗立在眼前。
此时宾馆大厅内外灯火通明,几撮小孩在厅外的操场上追逐打闹,偶尔发出几声欢快的尖叫,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石桌边有说有笑地吃着方便面,一个中年男人露着三分之一的肚皮侧躺在另一边的石板上打盹,不远处石凳上的情侣偎依在一起望着星空说着情话。我抬头一看,头顶繁星点点,感觉离我很近,在这黄山之巅,果然有手可摘星辰的错觉。于是,我联想到李白的《夜宿山寺》,李白曾夜宿于湖北省黄梅县蔡山峰顶的江心寺,我猜想那一天大概也是如今夜这般满天繁星,李白站在山顶凭栏远眺,看着眼前唾手可得的星星,随口便吟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九)鼾声中入眠
小兄弟们没有提前预定酒店,所以他们准备在白云宾馆的大厅对付一晚,第二天早起看完日出就下山,我和他们道了别,便继续往白鹅山庄的方向走去。这里是黄山景区的核心地带,一路的路灯和散步的行人,让我感觉很踏实。
经过光明顶时,光明顶下的一个封顶过道上已经挤满了人,想必他们是准备在这过夜等日出,毕竟光明顶是看日出的绝佳位置,而习惯错峰的我早已计划好在白鹅山庄看明天的日出。
回到白鹅山庄已是晚上9点,此时酒店的过道上摆满了折叠床,这是酒店给游客额外加的床,游客们在折叠床上或坐着、或躺着,清一色的满脸疲惫。我穿过过道的人群回到预定的房间,房间里有6个上下铺的床位,我的床位正好在中间那张床的下铺。右边床位下铺坐着一位40多岁的大哥正对着手机说着今天爬黄山的见闻,左边床位下铺是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兄弟,他正在收拾行李,没一会儿便躺下准备睡觉了。
我在坐下那一刻才终于把身上拧紧的发条完全松开,身体透支后的乏力感瞬间像电流般导入到全身的每个细胞。休息片刻后,我开始吃东西补充能量,边吃边和左边床位的兄弟闲聊了几句,然后洗完澡就关灯躺下了。
不一会儿,从右边床位想起了鼾声,没过多久,左边床位的兄弟像是受到了某种感召,也打起了呼噜。我闭眼聆听,二人的呼噜声有所不同,一个浑厚低沉、节奏平稳、律动性强,而另一个清脆明亮、节奏忽快忽慢、无序中自带章法。客观地说,二人算得上是呼噜界的卧龙凤雏,而且他们的呼噜声有合成二重奏的潜质,如勤加练习,完全可以练就伯牙子期的默契。但可惜的是,他们可能永远都听不见自己的呼噜声。
同住的人,大概也被吵得难以入睡,从黑暗中时不时传出几声叹息,我上铺的兄弟起初频繁地辗转反侧,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没一会儿,上铺居然也想起了不大不小的呼噜声。或许上铺的兄弟在无奈之下,采取了“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我也试图效仿,奈何功力欠些火候,只好在四面楚歌中回想白天看到的黄山美景。我就这样带着困意回想着,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一夜,我梦见黄山群峰风声鹤唳,万壑松涛不绝于耳。
作于2021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