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就趁现在--读《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有感

改变,就趁现在,这句话很有道理,也是我通读全书最大的感悟。
过往的我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工作上,生活中遇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但我并不抗拒奋斗,只是不愿意在奋斗之后又被现实击垮。我理想中的状态是努力就有收获,可现实不是童话,努力并不一定有收获,甚至努力错了方向,就犹如井中求火,结果只会南辕北辙,一切都是徒劳。
纠结与矛盾在所难免,一方面想要躺平,一方面又想奋斗,思想在拉扯,精神在内耗。
我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阅读本书,因为此刻的我正身处书中所描述的一个高速、易变、模糊而不确定的VUCA时代,既想躺平又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做不好的焦躁而低效的状态。
书中讲解结构化战略思维,四大原则,五步应用,十个习惯,十二个要点图解,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虽仍有很多地方不理解,但也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与理解:
1、结构化战略思维的核心概念
1)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战略思维颠覆了厚积薄发的传统专业思维,专业思维有时候应用不当会导致限制创新,二者结合使用会更好。
还记得刚来项目组那年,项目需求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的需求顾问,该顾问做方案总是很快,但与我方业务经理所描述的需求背道而行,甚至有过几回激烈的争吵。其实不难发现,项目组选择第三方公司的需求顾问,是源于相信该专家相关的专业性和过往经验,但他在面对重复发生的问题时,见怪不怪地用以往的“最佳解决方案”避免了“重新发明轮子”的浪费,多快好省地批量复制,不自觉地滥用过往专业的成功经验就已经脱离了现实而忽略了业务真正的需求。
2)切问题,即问题的拆解,每个复杂的大问题,都可以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每个小问题,又可以继续拆解成几个小问题,如此类推,直到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解决。切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起点,它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能够让人思考问题更全面,解决问题更加迅速。主要方法有公式法、子目录列举法、流程法和逻辑框架法。
3)多维图谱,增强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书中案例所提及的项目优先级问题,其实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就深有体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名开发人员可能对应一名或者几名需求人员,需求人员都认为各自的需求优先级最高,而且还可能在原确定需求优先级的情况下,中途插入新需求,导致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陷入两难之境。此时需求优先级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四大原则
1)数字说话:数据化的普及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数据能力,如基础统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也要求对数据的特色、应用和局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数字欺骗,关注少数特例,遭遇黑天鹅。
2)洞见优于表象:也就是要求我们有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寻找数字中的规律和趋势,寻找极端的数字及其含义、对比参照数据并分析差异、寻求其他相关信息、推演并提炼洞见。
3)MECE原则:子分类相互独立无重叠且加起来可以穷尽所有可能。
4)假设为前提:大胆假设,仔细求证,通过数字和逻辑及实验科学的方法反复验证又不断提出新的假设,不断求索。
3、结构化战略思维五步法
1)定义问题:问题背景、成功标准、问题边界、限制条件、重要相关人和资源等方面。
2)结构化分析:归纳法、演绎法结合使用,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不能混淆。
3)提出假设:头脑风暴是提出假设的关键举措,但不要让专家过早参与。
还记得项目组经历过因误开发人员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因各环境不同,同步代码导致版本不同等问题。技术经理就数据安全、备份问题,让我们进行头脑风暴,每个人都独立思考并给出了自己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代码版本及数据备份得到了有效解决。
4)验证假设:调研的技巧,比如足够尊重、提前准备提供增值信息、锲而不舍以结果为导向、建立长期关系而非一次性关系、真心保护被访者;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是一个反复的循环过程,也是麦肯锡五步法的主干。
5)交付:注意高效的沟通和掌握展现的技巧,比如金字塔工具、故事线、SCP叙述框架、点线大纲,至简原则。
4、培养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十个习惯
1)反对的责任,贯彻“对事不对人”的做事风格,在讨论中鼓励和容忍不同观点,从而确保讨论出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2)解决正确的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之前要明确问题本身的正确性,杜绝方向性错误。
3)下一层面的细节,根深不怕树摇动,从快速思考到慢性思考。
4)总结提炼,所有事情都应尽量简化,但不能损失原味。
5)第一天的答案,信息输入不充分的时候也要给出逻辑框架和初步假设,之后不断验证循环。
6)问正确的问题,引导正深入的讨论。
7)认为还是知道,假设还是洞见,不要混为一谈。
8)移动时间轴,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和逻辑推演,预见未来,相信生命直觉命运和因果。
9)数字和逻辑,事实是思辨的基石,逻辑是把事实粘在一起的水泥。
10)知道边界,确认偏误、自我服务偏误、厌恶损失偏误、过渡自信偏误、自我服务偏误的误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就趁现在--读《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