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错觉

一段时间内曾醒悟,在旧公号也发过文章,忏悔自己读书只为“装”的幼稚行为。

那读书,不为装,不为制造出一种自欺欺人的“高人一等”错感,更为什么?

当然是为好奇,curiosity.

王朔讲,炫耀就是炫耀,无论你是炫耀金钱,还是炫耀知识。

去年去北大见一个加拿大老外,三年不见,普通话已经被北京揉成了“京片子”,儿化音一句连一句,气都不喘。

从西直门坐大巴车,一路聊天,聊到他感兴趣的哲学。

刚聊到苏格拉底,后面一位大爷不高兴了,“苏格拉底算什么,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老子庄子知道吗?”

我本以为他来了北京这么久,早已学会我们的人情世故,知道学着低头,没想到这哲学直来直去的脑子就回着:“我知道,而且都读过。您喜欢他们的哪一句?”

老大爷忽然一愣,清楚这是个真学霸的老外,本想在老外前炫耀一下的威风忽然散了。

是的,问题出现了,一直都是这个问题。国内三岁小孩都知道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都知道我们有孔子,庄子,老子。

但问题是,他们都没有读过。只是道听途说,不是因为读过他们作品而感慨其伟大,而仅仅是出于一种盲目的爱国和尊古。

尤瓦尔·克拉里 讲,这个时代的人类,已经习惯于把别人脑中的知识当成自己的了。学者称此现象为knowledge illusion, 知识的错觉。

就比如非洲,谁都爱说那里落后,大自然。

但仅凭几个纪录片,并未亲自踏过土地,去感受那彼时彼地的空气,云气,猛兽扑食的原始,再能做出实在点的评价。

在国内,比起读书人,我更爱交手艺人。手艺人老老实实,干手上的话,也不觉得是啥“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了就没了,没什么责任要扛的。

虽然不能一棍打死,但见过太多因为读了几本书,口才又还行的,侃遍大山,众人喝彩,还自觉有面子。

我想他所做的,无非是进入了书山之中,猎得一些妙句慧理,就急不可待地去找不读书的人显摆。

想泡妞就去泡妞,别老扯你读了谁谁谁,尼采,村上春树的满天飞。

很有意思的是,许多读书人谄媚而油腻,反倒我在田间散步,会见到眉宇正直,文气逼人然可能不识一字的老农。

读库老六讲“文艺青年”,说是在“背诵道理”。

精辟。

可惜不止年轻人,太多人都在背诵着他们不懂的“道理”,甚至到处教育别人。

莫多言,先把手上这本书读完,再写书评。

注:本文所讽刺的“读书人”为读者本人一人而已。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