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文学前沿的阵地:文学期刊的复兴还要多久?

 

图片发自App


这几天我忽然有一个向文学期刊投稿的想法,因为对期刊地址不详,于是我百度搜索,发现有许多文学期刊已经停刊关闭了,原来1000多家文学期刊,现在只剩下150家左右,文学期刊曾经是引领中国文学的前沿阵地,如今差不多都衰落了,惟有《故事会》这个文坛长青树还办的红红火火,续写着不老的神话,这种现状冷人十分痛心。

文学期刊为什么衰落?表面看是受到当前的网络文学的强烈冲击,一大批粗制滥造、瞎编乱造的盗墓、鬼怪、乱恋、官场、武侠等系列小说充斥着网络,吸人眼球,圈粉无数,成为当前文坛的主流。深层次看,我们新生代的读者80后、90后、00后的文学审美、情趣、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显偏向于通俗的网络文学,追求刺激,对缺乏时代生活气息、缺乏优秀作品的纯文学、引领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失去阅读兴趣,很少有人问津了,昔日年销售量达几十万册的文学期刊市场已不复存在,衰落是必然的。

文学期刊的鼎盛时期是八十年代,《收获》、《十月》、《当代》、《小溪流》等等一大批优秀期刊精彩纷呈,奉献给读者许许多多脍言人口,经典不衰的优秀作品,我的童年时代就是伴随着这些文学期刊长大的。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1982年年少的我在《收获》期刊看到一篇《人生》的小说,作者路遥。清新的文笔,曲折的故事情节,透露着浓浓的陕北乡土气息,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为小说主人公高加林、刘巧珍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打动着,哭过笑过,牵肠挂肚过,第一次感受到了小说的魅力。后来小说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拍成了同名电影,作家路遥一举成名。当时中国文坛活跃着王蒙、王安忆、韩少功、贾平凹、铁凝、路遥、莫言等一批实力鼎沸的作家,写出了许多不同凡响的好作品,为中国文坛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时光进入九十年代末,中国文坛涌现一些新生代的作家,一些作家急于求成,独辟蹊径,刻意模仿西方文学的写作方法,有的不深入生活、深入大众,闭门造车。可想而知,这样写出来的作品读者感受不到时代的气息,看不到当代的生活、人物与思想,自然也就无法引起共鸣。文学期刊的兴衰与文坛的兴衰是息息相关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学期刊没有好的作品支撑,好比无水之源,无米之炊,这是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

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发展,读者群和市场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什么商业写作、娱乐写作等等泛陈文坛。一些作家、文学期刊为了谋利、为了生存,刻意迎合读者的口味、需求,写出来的作品,办出来的刊物已经失去了文学的价值,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最后也失去了仅有的文学读者,这无疑是最可悲的。

如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一切突个“快”字,文学期刊出版慢,间隔时间长,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大众的需求。面对现状,你不改变自己,市场将改变你,读者将抛弃你,这也是压倒文学期刊的最后一棵稻草,把自己的一块阵地拱手相送给了网络文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管社会如何前进,经济如何发展,人们都离不开文化精神食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一个文艺主旋律,一个缺乏民族信仰和信念的国家是最可悲,也是最危险的。西班牙诗人贝尔凯坚定地说;“只要还有男人和女人活在世上,文学就不会灭亡。”只要我们的作家能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亲近大众,中国文学必将置于死地而后生,文学期刊收复失地的日子还远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收复文学前沿的阵地:文学期刊的复兴还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