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梦想,做自己总是一些很美好的字眼。没有进入社会之前,我们待在舒适区—学校,所有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学习,学习好了,就是好孩子,就有前途,就有大把大把的认可。那时,做了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就成功了。可是,当我们满怀兴奋和自信地大学毕了业,步入社会,才发现,原来那个我们曾经看做唯一实力证明的成绩此时显得不那么有力量了,竟然还有颜值、为人,人际关系等软实力在评判检验着我们。
就像新说唱六强之前,大家拼的都是硬实力:专业的说唱flow、hook、技巧等,和我们在学校里一样,一门心思用成绩这个硬实力说话。可是当六强四个在大家眼里不那么“专业”的评委来了,当他们开始用是否兼备“流行性”这个软实力去评判检验的时候,我们觉得好难理解他们的逻辑啊,就像我们刚步入社会,充满不适和难以理解。怎么有些人专业领域水平“不咋地”,又不是名校毕业,靠爱表现、为人处世“圆滑”就可以升职?!
于是,一部分人适应了社会,被环境同化,具有了“流行性”。也许变成了他们大学刚毕业时瞧不上的样子,但他心里有数,底线在哪,接受这是得偿所愿需要付出的,并心甘情愿、问心无愧一路向前。
还有一部分人依旧执着,不忘初心做自己,就算与所谓“主流”背道而驰,但依旧可以承受压力,不放弃,用坚定地信念做着自己。也许路途坎坷,颠沛流离,但最终还是得偿所愿。
还有一部分人就像新说唱四个评委其中之一所说,“先迎合市场再做自己”,即主动选择先被同化再做自己,只是不要丢了自己,那就无可厚非,值得尊敬。也许这种更难,毕竟被同化的纠结和不安很是折磨,记得住想做的自己很是难得。
最后的一部分人,仰望着那些适应了社会的人,俯视着那些坚定做自己的人,迷了自己的眼,放不下挣不脱。自己和自己无法和平相处,把时间花在了无休止的矛盾、抱怨和质疑自己上,习惯做一个“受害者”而停滞不前。不甘于平凡却受不起不甘于平凡的代价,就这样草草一生。
但其实,无论是被社会同化的人,还是坚定做自己的人,还是先被同化再做自己的人,他们都是可以心安理得享受过程的人,也都是真正了解并理解自己爱自己的人,可以和自己和平相处、一起成长的人。因为这是他们的主动选择,每个人生来不同,而选择从来都在自己手中,困住你的从来就不是社会、环境或别人的眼光;没有绝对正误的选择,只有你真心相信想选的选择。就算你告诉自己“我没得选择”,但那其实也是你的选择。只是当你这么想这么选择的时候,注定不会真正接纳理解自己、悠然地与自己和平相处了。
对内心的修炼,真正的接纳理解自己,从来都不容易。如果真心要的是金钱地位权利的成功,无可厚非;如果你要的是做自己的成功,依旧无可厚非;前者修炼心理,后者修炼铠甲,也许表面得偿所愿的时间有差距,但其实真的都很耗时艰难,都要占用人生相当的长度,但也正因如此,人生有了意义,生命有了重量。不要徘徊,选好自己心之所往就出发吧!
——谨以此提醒激励自己
ps: 当我放平心态,选好心之所往,发现《童言无忌》《小人物》《做你自己》都值得大大的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