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分享 梁宁-产品思维30讲 PartI 同理心

       早在2017年末,我就在得到APP上买了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课,但断断续续一直都没有系统听完和总结,而且确实是容易听完就忘。

       该系列课程主要从同理心、机会判断、系统能力、用户体验、创新等几个层面,讲解了产品经理应该关注的一些核心内容、案例及从微观、中观、宏观等几个维度培养产品认知和思维,今天先把第一部分<同理心>的总结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PartI 同理心-脑图

1、产品经理的心态

       我是从测试转做产品的,做测试和做产品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产品经理用俗话讲:费力不讨好,所以称之为"产品狗",今年正好是本命年。后面梁宁也有提到,产品经理其实是要打破旧的链条,创建一个小生态(利益平衡的链条)的过程,有一个利益相关方顾及不到,就会经常被怼。不过这确实是做产品经理的一个常态,所以当你决定做产品经理那一刻起,心理建设要做好。既然选择,就要有充足的抗击打能力,不能让别人怼的开始怀疑人生,必然要发生的事直面就好,否则很容易被情绪带跑偏。心态需要不断修炼,客观的看待问题,找到自我目标。

2、读懂用户情绪,顺应潜意识

       在这部分提到了两组词,愤怒与恐惧;满足与愉悦。百度了一下,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有积极和消极两大类,积极细分为开心,兴奋,满足.....,消极分为悲伤,恨,痛苦,焦虑,愤怒....。恐惧,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心理就是平常所说的“害怕”。大家都知道认知焦虑就是近几年知识付费类产品一直触发的用户情绪之一。人的本性是贪、嗔、痴,满足就愉悦,就兴奋就爽,不被满足就是失望和愤怒。一个好的产品最重要的是给用户提供持续的满足感,你的产品才能谈活跃、留存,有来自用户的反馈,才能推动产品迭代。如何提供持续的满足感,梁宁提到了三个词:敏感、不能容忍、主动优化的能力。这里的敏感我理解是微观体验及行业方向的敏感,仔细读来这三组词其实是串联的关系,拥有敏感度,才能无法容忍,无法容忍进而主动优化。我们做产品经理的,跑不出要做用研,用研有很多种,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等等,面试有时会经常被问到,如何辨别用户的真伪需求?基于这些理论有自己的几点建议:懂业务不被忽悠;学会倾听;让用户卸下防备表达真实意图(更象朋友聊天一样)....,用研也是有一套方法论,以后再总结分享。

3、去角色化,才能抓住用户的真实需求

       角色化是同质化的集体人格,被教育的过程。这句话非常认同,梁宁总结了几步套路:确定目标、恐惧边界、清晰标的、路径依赖、不断重复;我们每个人在不同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且在多种角色中进行交叉和变换,所以当我们身处某个角色时,就会角色化的做一些选择。举个例子,如果公司对内做一个调查问卷,你会抛开岗位角色而做出客观选择么?很难,因为你会有很多顾虑。同样,当我们做用研时,角色化会有意识的表达非真实需求。所以空杯心态,放空自己,倾听用户,才能获取真实需求。

4、自我与自律

       这部分不做过多阐述,自我也好自律也罢,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产品,都有优劣势,没有绝对。

       开篇梁宁讲了一个结婚教练的故事(感知层、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层、内核),因为之前有学习和实践过<用户体验要素>,所以它是与五层模型相对应,所以之所以被称之为方法论,确实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也希望自己能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对应的案例,便于讲故事被大家记住。

        产品思维30讲这个课,常听常新。所以建议大家持续学习,并养成用脑图或者任何结构化的工具总结的习惯,便于分享的同时也方便自己复盘。

BTW:

我个人也开通了公众号:用户体验那些事儿  公众号ID:UEDSomething 

主要分享和分析时下Appstore或应用商店上排行靠前产品的功能、交互等体验细节

从6月开始基本2周会更新一次,希望大家关注多多交流。

以上阐述有偏颇或不当的地方,欢迎各位指正批评。多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分享 梁宁-产品思维30讲 PartI 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