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喜欢看李子柒的视频啊

有关讨论“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热点居然持续了这么久,感觉很意外。

抛开这些高大上的“上价值”的东西,我们家庭都很喜欢李子柒的视频(网店没接触过不评价)。

对我而言,我多少也算是一个内容输出者了。

对于每一个爆红的博主,我没有嫉妒,我相信每个爆红背后都有非常清晰的市场逻辑。

市场有需求,博主有产品。一拍即合。So easy。

好比之前的“雪地写字”vs“蟑螂刻字”,图个乐,图个抒发,也有价值。

愿意为情绪买单的太多了,有人买快乐多,有人买伤心少。

我看过的李子柒的视频不多,但看过的部分我都挺喜欢的。

我本来就是一个对很多事充满好奇心的人。

因为分不清植物有什么有意思,又怕回答不了孩子的提问。我就关注了好几个植物博主,和几个热爱花花草草的自然群友聊天。从那些真正热爱自然的人分享的图片、故事、情感……中领悟到这种美,变成了一个能在孩子面前多认识几种植物,显得“花花老师好博学”的人。

因为感觉做衣服好酷,去请教小伙伴的奶奶。才发现原来衣服的裁剪,是比之前学工程制图的螺母三视图更有趣和灵动的事,无形中整合了下之前的信息。

看李子柒的视频,也能让我的心获得一些宁静和愉悦,学习一些内容输出的匠心精神。

古风很美,穿这样的服饰干活很怪,披着红披风去骑马更怪。但,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为了拍一张满意的照片,人们可以去等最佳的光线,去给模特画最符合气氛的妆容、搭配最合适的道具。

那么在疲惫的体力劳动之余,cosplay一下心中的侠风,又有何不可呢?

很多快乐,就隐藏在这些无用之事、多余之事里。

三毛和荷西刚在撒哈拉大沙漠安顿下来时,从只能睡床垫、四处漏沙的房间里,打造了一个有中国灯笼、废弃轮胎做的沙发、棺材板做的桌子……的伊甸园,创作了一系列充满灵气的撒哈拉故事,满足了多少人心中的沙漠梦?

如果没有这些把生活的美学细节提取、过滤和呈现过程,日子将是多么的乏味!

我们在视频里看到她挥舞大菜刀剁肉、徒手织竹子,还有斧头劈木材……

能做这些活儿的人,的确很多。

但凡在农村生活过,必定都能认识着么一两个善于某项技艺的人,木匠、竹匠、泥瓦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问题是:能把一件事做好,和呈现“可以带一颗诗意的心去做好”完全是不同的。

多少人活了一辈子,仅仅也只是活着而已?死了,也只是死了而已?

在我们所有痛苦、阴霾的时刻,支撑我们继续的勇气,是凝视那些美学碎片的力量感,是逻辑自洽的价值观,是相信快乐可以再来一次的自信。

她用视频,让观众的心跟她在田园里梦幻了一回。心灵冲电完毕,继续对抗这个F开头的现实世界。

真有人会把这个当成是真实生活吗?也许会有,但不超过五分钟。

多年前我刚工作时,同事给我安利了《friends》。我们时不时拿出来刷一集,笑上一会,疏解下情绪。

剧中的生活很美好,最好的朋友在隔壁,最好的老公在身边,天大的困难都能一集解决。

但我们都很清楚,这是编剧和演员同时给我们造了一个梦,现实的生活充满着利益、情感的纠葛,爱情和友情永远在考验中蹒跚前行。但有美剧中的胡萝卜挂在前方,努力的路好像显得没那么苦涩了。

她的造梦,也是在讲故事。

而讲好一个故事,也是我现在文字表达中需要学习的。

继续学习讲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就是喜欢看李子柒的视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