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长刘静老师

今天读了《成大事的人,都懂得“收到请回复”》,文章从自己的经历谈起,给公司同事发短信,结果发了三次才有人回复,他认为及时回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读到这里,我会心一笑,原来我也没有这种及时回复信息的意识,我认为只要我收到了,我知道了,照做就行了,干嘛还用再回复呢?“收到请回复”这个做法是我的恩师兼领导刘静先生教给我的。

早些年,我们经常有邮件来往,老师发给我邮件,我总是没有下文,自己也没有觉察。后来,估计是很多次了吧我没有回复,老师告诉我:“收到邮件后要及时回复,这样人家才知道你是否收到信息,这是对人的基本尊重,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修养。”听完这话,我当时一定羞红了脸,心里很是不好意思,并且又万分感激。不好意思是因为作为老师,这样做人的基本修养都不具备;感激当然是因为老师的教导之恩。真是生活处处是学问,老师终身是老师啊。

刘老师是我的初中老师,他当时教《生物学》。记得那时的他刚毕业没多久,人很清瘦,精明干练,课上的那叫一个“棒”。对于那时想考中专的我,副科基本就不学了,有的时候甚至还逃课。但听了刘老师的课,就有点舍不得离开课堂了。对于生物学内容,谈不上感兴趣,尤其是学血管系统的内容,更是一头雾水。感觉到人体真是复杂,这么多血管,什么动脉静脉,在我眼前就是一张网,根本分不清上下左右,可是刘老师上课的时候拿着一支粉笔,缓缓走上讲台,用他抑扬顿挫的声音一讲,才说上几句,然后我忽然就豁然贯通,似乎明白了许多,觉得生物课原来也没那么难。从此凡是上生物课我就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听讲。

后来毕业走上讲台,自己也当上老师了,刘老师其实早已是校长了。2002年,他筹集社会力量集资办学,正好招聘老师,我就应聘去了他所在的学校,他又成为了我的领导。从此,我的业务水平,在他的引领下也逐渐提高,专业成长道路也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广,先后获得了一些荣誉,这与刘校长的栽培是分不开的。

今天的这篇文章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其实工作中像这样点点滴滴的细节,刘老师确实给我指导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懂得了一个细节关乎一个人的修养,关乎一个人是否真正的有文化,有内涵。

记得2012年,我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首届艺术杯课堂教学大赛,当时心里非常紧张,在上台之前,刘校长,我的刘老师,就陪我在校园里散步,跟我谈心,开导我不要紧张。后来课讲的也非常成功,但是,作为严师,他没有说我的优点,只给我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以后啊,在讲课的时候,尤其是登台讲课的时候,话筒不要离得太远,也不要离得太近,忽远忽近,声音就不稳定。

随着学校的名声大增,我校的老师登台亮相的机会,就多了,有一次,我应邀去做一个成长心得的汇报。在讲完之后,刘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说法,然后又给我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在上台的时候,尤其面对一些领导专家的时候,说话一定要谦虚,不能说我的报告,而应该说我的汇报,我的心得,我的体会。天哪,以前,谁知道呀,都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说“我给大家做一个报告”。一字之差,意思却差之千里啊,真是学问越高的人越懂得谦卑啊。何况我这样的无名小卒呢,更不能在人前称大。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事。就是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中遇到一位好领导,生活中遇到一位好伴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非常幸运的。我不仅遇到了好老师、好领导,并且都是同一人。如今老师的教育修养修行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力。在我们看来一些棘手的问题,到他那里就容易了,顺畅了。一些有意见的老师,往往带着怒气走进他的办公室,那情绪几乎像烈日下的爆仗,一点就着。可是,不知道他有怎样的语言魔力,走进他的办公室,再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面带笑容,步履轻盈了。其实后来想一想,不仅仅是他的语言有魔力,更是他的一种处世的态度,人格的魅力。同样的问题,他看待的角度跟我们都不一样,他总能高屋建瓴,跳出问题来看问题,他能打通你情绪的任督二脉,让你从正确恰当的角度来认识问题。每当工作中你有懈怠的情绪,想放弃的时候,走进他的办公室,从他的语言当中,你总能汲取一种力量,一种前进的动力,甚至是一种工作的激情,让你欲罢不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校长刘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