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忆良师

              一

“您和已故张明光老师是什么关系啊?”

“张老师是我堂哥。”

觥筹交错之间,我轻声问年轻的张先生。虽然有点感觉不合时宜,好在他似乎没有觉得不妥。

在我心中,永不能忘怀张明光老师。

第一次见他,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一九八五年七月,我从江西省高安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家乡中学,教初一两个班的语文。

自我省察,我对教学工作相当认真负责。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一丝不苟批改作业,特别的学生,面批面改。教阅读,教语法,教作文,没有哪个环节不用心的。

可一个学期下来,期末考试成绩在片上排名最后一名。公开教学也不被同行看好。班上顽皮的学生也多,不知道怎么去管理。

一向自视甚高的我陷入痛苦中。难道真不是教书的料?但已经走上了教育岗位,不管有多难,都得坚持下去。

时间流转,第二个学期开学了。

开学不久,县文教局语文教研室主任张明光老师和市文教局语文教研室主任彭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

他们在我们小镇上找了一个旅店住下来,接连听了两天的课,我们学校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都听,不只听一节,接连听了好几节。

评课是在第二天晚上。三十五年过去,那天晚上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是一九八六年的一个春夜。

大地春回,白天温暖的阳光留下的余热,让春天的夜晚无比美好。

张明光老师点评了每一位老师课堂的优点和不足,非常细致,可见他听课听得多么认真!每一位老师的课他都点评了至少三条优点,始终强调的是每一位老师有独特的风格。而说到不足,虽说非常严格,但又严中有爱护,有期待。我当时一边听,一边想,多么善良的老师!

张老师最后评到的是我。在全校所有老师当中,我是唯一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也是当时内心最为忐忑不安的一个吧。

没有想到,这个夜晩,是我这一年中从教以来最为幸福的夜晚;这个夜晚,张老师的讲话影响了我之后三十五年,还可能更长久地影响我未来的从教之路。

张老师说,在座的老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朱老师刚从学校毕业,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许赶不上老教师,但朱老师有一个在座老师都没有的优点,朱老师用了启发式教学。我们所有的老师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整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讲结构,讲中心,讲层次,讲写法……,学生只要作笔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朱老师分析课文,都是让学生阅读之后,让学生来理清层次,归纳大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这一点上,在座的老师们都要向朱老师学习。

他又对我们的校长说:朱老师很有前途,在教学上很有潜力,你要好好培养她,她是一棵好苗子。

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从教半年多,我从没有受到这样的夸奖,简直有点懵了:我真的有这么好?

我看向张老师,张老师含笑的眼神,似乎在说:你很优秀,继续努力。


            二、

第二次见到张老师在一年之后,全县举行作文指导课竞赛。由学校初选,选出来的教师参加教学片的比赛。教学片出线,到县里参加比赛,层层选拔。

学校初选,我有幸出线。参加教学片上比赛时,张老师被教学片请来作评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县城到乡镇以及乡镇之间交通极为不便。一天的比赛活动,我们得在前一天下午出发,到相距三十里路的学校报到,晚上住在小镇上的客栈。

晚餐后我们从学校步行到小镇客栈,看看时间还早,我去张老师与另一位老师的房间聊天。说是聊天,其实主要是听张老师讲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形势。张老师经常有到各地听课的机会,见多识广。他热情的讲述,加入他的见解,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

八点多钟,我告辞回自己房间,张老师送到门口,赞我性格开朗,愿意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我说我性格内向,不会说什么,都是在听您讲。张老师说有的老师请他们来座谈都不来,你能主动来,很不错了。

第二天早饭后公布讲课题目《向你介绍我》。上课前一小时备课,后面的选手不能听前面选手的课,上完课的选手可以听后面选手的课。

我手气佳,抽签抽到第一。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见面,先指导,然后学生写,写完讲评一两篇。过程中也不敢看评委,心里有些紧张,但整个过程把握好像还行。

讲完课,方便听其它选手的。总共也就五位选手,我有幸听了其他四位,他们的课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点拨,引导,都很质朴,实在,没有花架子。

下午先点评,再公布名次。再次聆听张老师的评课,如沐春风。张老师说:“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精心准备了的,都花了心思,都有亮点。”然后点评每位参赛老师课堂呈现的亮点。

而课堂上的不足,用的是商量的口气:“……这个环节如果这样设计学生可能会更能接受,……这个环节如果换一种方法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位教师课堂亮点及不足,一一点评,观点明确,多是赞赏,面带微笑,语气温婉。三十多年过去,当时场景,犹在眼前,宛如昨日。

评委们打出分数,我再一次出线,准备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比赛。

这次比赛共有八位选手,是一整天的活动。由张老师主持,活动进行得井井有条。

高手如云的比赛,精彩又激烈。我除了自己参赛,也观摩了其它选手的精彩课堂,收益多多。

作为参加工作才一年多的年轻教师,能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竞赛,并获名次奖,心里不知道有多么高兴。因为在我们学校的历史上,我第一个获此殊荣。即便是一个三等奖,也已经很不容易了。记得奖品是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

更大的意义在于,张老师在一年前对我们校长说的那句话:好好培养朱老师,她在教学方面一定前途不可限量。

那时候,一颗年轻的追求上进的心,总是把比赛之类看得无比重要,以为这就是对张老师青睐之不辜负的一个证明。


                        三、

从教第二年,文教局鼓励我们中师毕业生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专科文凭。在当时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来说,有中师文凭已经很好了,中师生在农村中学很抢手。但是我们都知道,随着形势的发展,肯定得继续学习,拿到大学专科文凭。因此动了心,到文教局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的学习。

从此,到文教局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每次到文教局,都会到语文教研室张老师那里坐坐。张老师见我去,每一次都满面春风地端茶让座,非常热情。事实上,张老师对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极其热情,很多次,我去到张老师办公室,他正和别的老师们谈笑风生。我作为一个晚生后辈,受到这样的优待,真是受宠若惊。

我们在一起交流语文教学,常常受益于张老师。有时候,有些问题,张老师点拨一下,就茅塞顿开。对于我在自学考试方面取得的成绩,张老师赞誉有加,我倍受鼓舞。

那时候考试风气很好,自考专科毕业证书含金量很高。记得有一位民办教师,因为拿到自考中文专科毕业证,自考事迹和大幅照片贴在宣传栏里,人人羡慕。后来还因为这张毕业证,破格转为在编正式教师。

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条路上,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除了教学,业余时间全部用在读书上了。四年大学课程,我仅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在当时参加自考的考生中,也是一位佼佼者。我的自考事迹和大幅照片也贴在文教局前面的宣传栏里,保留了很多年。

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在写作上也倍加赞赏。那时候,我迷上了写诗。我的母校校刊每一期都有我的诗作。大约张老师与校刊编辑联系紧密,我们见面时,张老师常点评我的新作,夸我诗写得好。

张老师也热爱写作,我们同是县诗社的成员,每有文章发表,也会告诉我,给我看,甚至交流报刊质量、稿费之类。张老师文风质朴,切入角度独特,看了颇有启示。

我们也交流所读之书,记得有一回我谈到喜欢读孙犁的散文。张老师说:孙犁的文字,没有奇崛的句子,词藻也不花哨,写人叙事,多是白描。他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真正达到了“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淡而有味”的境界。你年纪轻轻,能喜欢孙犁的文章,不简单啊。

张老师爱买书,当他买了新书,也会与我分享,嘱我去他家借阅。而我与张老师所见最后一面,就是他骑着自行车,远远地看见我,下车跟我打招呼,告诉我他新买的一本孙犁的书已经看完,让我有空的时候去他家拿。(未完,待完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五年来忆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