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养的本质:不管教!|推荐书籍《不管教的勇气》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多年教养孩子的很多观念是错误。

该书中第一章提出来的观点就让我直哆嗦,读完之后就茫然若失、大梦初醒的感觉。

第一感觉就是,自己太过自以为方法实际教养自己的女儿,很对不起自己女儿。

本书由日本的哲学家,岸见一郎所著的《不管教的勇气》。建议所有的父母都要看看这本书,不要被封面“不管教”吓到了。

作者岸见一郎从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他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顾问,著有《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

本书的育儿理念阿德勒心理学与作者切身教养两个孩子的实例而写的。


1、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我想很多人都会跟我有一样的观点,不批评很容易理解。但是不表扬的观念就有点超出我们育儿常识了,很多育儿书籍都倡导多表扬孩子的。

作者说到:表扬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有能力的人所做的自上而下的评价。

比如上公司里面上级对下属的表扬就是这样。

但是如果我们表扬孩子就代表着我们更有能力,与孩子不同一个等级。

能力上差距就如同你是在俯视孩子。

阿德勒心理学说到“尊重平等”的理念:不要俯视孩子,平等对待并给予信任

过多的表扬孩子,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

比如在看到地面有纸团先看四周有没有人,而是看到有人他才捡起,因为要让人看见他在做好事。

比如孩子的考试成绩好应该表扬?要知道学习是孩子的自己的事情,作为父母让她从考试中获得满足感即可。

批评不是育儿的好方法。关于批评,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担心被父母忽视,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以获得关注。

②有些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改正。

③批评在当下见效快,并非真的有效,而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

2、如何让孩子会学习

关于学习,要让孩子感受到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喜悦。

学习是必须有孩子自己来解决的课题,不是为别人而学,谁都无法代替。

父母们非常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甚至传达考上大学之后就好了这样的谎言,即使大人们知道人并不会因为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从此一帆风顺。

千万不要开口只谈学习

如果父母平时开口闭口只谈学习一定会很烦人,孩子可能更抵抗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可能在生活中没有存在感,孩子觉得,他在家里边无足轻重、不重要。

不要替孩子走捷径

要让孩子通过努力,通过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去获得他的成就。

网络上有一句非常认可:捷径是最大的弯路。

如果孩子不需要努力就得到了,成就感很快就会消失。

消失就没有兴趣,但是始终他有经历过那些路才能获得,因此最后他可能需要走了很远的路还是要回到原地。

从阿德勒心理学提到,人天生就有追求卓越的理想,学习不是为了被人认为优秀,而是自我主动追求。


3、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阿德勒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如果认为自己不行有可能起因与某一次失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因素造成,并非某一方面失利形成。

孩子可能因此一次的失败挫伤了勇气,就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对很多的东西就失去了好奇心,从此不爱学习。

我大学舍友,100米短跑是最快的,因为一次4*100比赛中,一个队友生病没有发挥出来,比赛在初赛就止步了。因为没有拿到奖,我的舍友从此不再参加任何的跑步的比赛,即使大家都知道她跑步真的很优秀。

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也就是父母要赋予孩子勇气——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但是往往不容易,需要耐心、观察,父母也要注意孩子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的”伪装”,不要上当而放弃了。

这过程很漫长,需要慢慢来。

怎么提升孩子的勇气。

1、父母要学会把孩子的缺点当作优点来看待。

比如说,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然后想七想八的,跳跃。这时候你要想,这个孩子善于发散性思维。他的发散性思维比较好。他不是那种专注型人才,他是连接型人才。

第二,大人与孩子是同伴而不是敌人

让孩子感到,他对他人有贡献。孩子所做的各种事,对社会对他人、对朋友、对家庭、对父母是有帮助的。孩子会自然地觉得这是伙伴的关系。

如果父母经常训斥孩子,孩子以为父母等所有大人都是自己的“敌人”,孩子就体会不到自己他人的贡献。

父母们要记住:孩子需要的是独立生活的勇气,孩子迟早会离开父母而独立。

不管教不是不管,而是你需要做的就是爱他、尊重他、感谢他、等待他。

你需要的是勇气:放手让他去做,相信他是一定是可以做好的。

这本书很薄,电子书才80页不到,如果没有“勇气”的父母可以去读读,读完之后就觉得养育孩子其实是简单的奥秘——不管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教养的本质:不管教!|推荐书籍《不管教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