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幸福的定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一位曾经飞扬洒脱、聪慧幽默、阳光磊落的少年在参加了两年战地飞行员归来后,性格却变的让所有人曾经熟悉他的人都倍感陌生,虽然依旧温暖善良,却明显比以前沉静了许多,为了追求在众人眼中荒诞的答案,他拒绝了前程似锦的工作机会,放弃了彼此深爱且聪慧迷人的白富美女友,走出优渥舒适的生活圈,踏上了荆棘满地的寻找之路。

在他参战时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寻找的答案又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毛姆的《刀锋》,一起来听这个真实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17岁的拉里,热情活泼、爽朗洒脱,因为酷爱飞行,叛逆不羁的他就谎报年龄,成为一名战时中队飞行员。

19岁归家,在家休养了一年,20岁时,所有人都觉得他应该要么再去读一个大学,要么就参加工作,这个黄金年龄正是奋斗的好时候,可是拉里都拒绝了。


他觉得学校老师教授的东西不是他想要的,又对各种挣钱的工作都没兴趣。所以,身边人的建议与机会,他都一一拒绝。


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伊莎贝尔,不仅家境好,且青春靓丽、聪慧可人,更重要的他们彼此都深爱对方。


两人已经订婚,伊莎贝尔的母亲也很喜欢拉里,但如果结婚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拉里必须有一份工作。 


伊莎贝尔内心也赞同母亲的看法,认为男人应该出去工作,打拼事业,挣钱养家。于是在伊莎贝尔在母亲和舅舅的提议下,约拉里谈了一次。


得到结果是,拉里想去巴黎两年,他说他想去寻找内心的答案,如果找不到就回来和其他人一样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当伊莎贝尔问他具体要做什么的时候,用他的话说:闲晃。


伊莎贝尔虽然不明白拉里内心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寻找什么,但是她决定等拉里两年。


伊莎贝尔的舅舅——艾略特,一位手段高明且在上流社会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风流人物,本想帮助拉里进入上流社会,这是一个很多人挤破头都进的社交圈,因为踏进上流社会的社交界,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成功。可是拉里以“我不吃午餐的”的理由拒绝了艾略特的邀请。


艾略特相当不解,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名誉地位呢。后来他揣测,认定拉里一定是和一个女人在同居,否则怎么不告诉任何人地址,也不参加任何宴会。


在两年之期快到之时,伊莎贝尔和母亲也刚好来了巴黎度假。在伊莎贝尔的一再坚持下,她终于看到了拉里在巴黎住了两年的地方。


一条杂乱的街道、一栋破旧的楼房,一间狭小局促的房间。伊莎贝尔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怎么也想不明,并且缺钱的拉里,怎么会住这样寒酸破旧的地方。可是拉里却一点也不在乎,甚至觉得挺好,因为这里不仅安静还离一所大学很近。


在这间房子里伊莎贝尔和拉里开诚布公的谈了谈彼此的对未来的打算和希望的生活。结果两个人的观念大相径庭。


拉里希望伊莎贝尔能他一起,追求美妙神奇的精神世界,他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上帝,人类存在意义到底什么,而浮华的物质生活只是精神的附属品;可伊莎贝尔希望拉里能去好好挣钱,她认为充盈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的妙处所在,她认为拉里所作的事情就是无事生非,愚不可及。

所以两个人最终决定分手,没有争吵,没有怨恨,两人依旧以好朋友的身份相处。


之后伊莎贝尔嫁给了一直深爱他的富二代格雷。如愿过上了她理想中的生活舒适、安稳、富足。


而拉里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在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他博览群书、寻找导师、体验艰苦的矿工生活、徒步流浪、帮助落难的苏珊、用婚姻拯救迷途的苏菲,这一路,拉里是艰辛的,但也是任性而自由的。


最终拉里找到心内的答案,也明白自己应该如何生活:平淡处世、凡事随和、慈悲为怀、戒除私心、节制性欲。

之后,他散尽父母留给他的薄产,准备当出租车司机或去修车,过平静的生活,最后机缘巧合,他成为了一艘船上的维修员。

关于拉里这一段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样的感受?

羡慕?不解?还是觉得荒诞。


拉里虽是《刀锋》这本书里面的灵魂人物,也许也是是我们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这种精神自由确实是美好而浪漫的,但是未必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生活方式,肉体的磨砺和摆脱世俗束缚,就是很多人无法承受之重。


而且我从不认为真正的诗和远方并不是在对抗眼前的苟且,而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通往人生意义的方式有很多,因为每个人的内心对生活都有不同的感受,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你的感受。

就像这本书里还有以参加高端宴会为氧气、视名誉地位为生命艾略特;认为只有充足的物质生活人生才有意义的伊莎贝尔;把赚钱当作尊严的格雷;以及认为只有生活无虞才是根本的苏珊等,最终都各得其所,求仁得仁。


你认为的苟且或许别人甘之如饴,别人认为的找罪受,你可能乐不思蜀。


所以什么是幸福生活,其实并没有最终的标准答案。

如果非要给幸福下一个定义,那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刀锋》幸福的定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