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培训小结,如今读来,仍有新意

            我眼中的清华大学

        ——清华伟新扶贫教育中小学教师多媒体应用培训感受

          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陈团宏

        一直以来,清华大学是大多数青年学子追求的梦想,是我们许多人从小到大就向往的精神、学术殿堂。

        一所大学的著名,不在于其建筑的雄伟,不在于其培养学生的人数,而在于培养出的人才对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人数。清华大学无疑是最优秀的,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钱钟书、闻一多、 曹禺、朱自清、沈从文、季羡林、蒋南翔……众多的杰出人才无一不与例外与清华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而这些人才,对于中国人精神的塑造,对于我们的影响将长远的存在。众多人才不再,但清华人无一例外的继承了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不仅是清华人的精神积淀,也是每一位上进中的中国人的精神体现。

        “槐柳萧瑟叶落尽,半池残荷映明月。”近春园内一片苍黄,不由人想起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情,先生端坐湖边,一个静静的身影,在追寻也在思索。时代早已改变,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我们几代人从小到大一直在诵读的名篇,而先生高洁的人格,也是我们国人必须铭记和仰视千年的精神遗存。顺着先生雕像的眼光向东,我见到了另一位思想与精神的巨人。

        一片松柏苍翠中,是闻一多先生的红色大理石雕像,先生眼光深邃,右手拿烟斗在沉思,而他身后,是先生的名言“诗人的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一切庄严、肃穆,我感受到了作为民主战士光环下的深沉的名族关爱之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融入到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跟先生曾讲授过的《九歌》,《天问》一起,变成了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寛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借此将人生划分为三个境界,我们的人生,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践行着三个境界。清华学子们,清华的每一个人都是历尽艰辛在三个境界中探索。好多人一生研究,并不追求名利。陈寅恪,没有大学学历的大师,数学只考15分的钱钟书,文凭不够的沈从文,……这些人无一例外的是大师,兼收并蓄的理念,取长补短的明智之举,使清华成了中国顶尖人才的摇篮。

        漫步清华校园,到处是高大的树木,即便是最新潮的建筑,也掩映在树木中,一种古朴之风迎面而来,更不用说百年清华堂,历经沧桑的二校门,还有蓝天白云下松柏环绕中的圆顶大礼堂。庚子赔款,本来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页,却不想以另一种方式成就了一个民族,众多优秀人才的涌现,不是历史的谬误,而是民族自强的必然结果。

        行走在清华园中,不见普通大学中男女青年的卿卿我我,成双成对,到处是行色匆匆骑着自行车疯跑的学生。套用一句某著名画家出国后的发现,“不见一张欺负人的脸,不见一张被欺负过的脸。”看到清华的学生,都是充满着激情与活力的青年。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前途,很大一部分都担负在这一群各省市最优秀的学生身上,看到他们,就感觉民族的心脏还在有力的跳动,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正是输送到祖国肌体的新鲜的血液,我们的祖国也会不断的壮大,直到顶天立地。

        在清华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我已经感受到了清华教授们随和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黄维通教授的EXCEL分析,更多的让我感受到了教学教法方面的特点,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林华教授一天半的课程,领我们完成了对多媒体资源的重新认识。肖巍教授的讲座,更多的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的价值。陈记英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了我们自己存在的价值。林华教授的讲座,则给我们展示了清华历史和清华精神。几位教授,都从小处着眼,一步步引导,从而完成整体的感知。白发苍苍的阿姨,一直在陪我们学习,给我们领路,帮我们打理好后勤事务,年轻的霍怡然老师细致安排好各项事务,……这一切,都让我重新认识了清华大学及清华学人:相貌平平,卧虎藏龙;平凡处见伟大;兼收并蓄,有容乃大。

        纽曼针对大学教育时曾说:“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鼓励和允许年轻人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而秉承“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意志”的清华人,无疑是有感召力的,“求真、务实、严谨”的作风,使清华一直站在思想的最前沿。

        这就是我眼中的清华大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注:岁月流逝,转眼近十年时光远去,回想曾经走过的路,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学习,努力改变,莫让十年后的自己再次后悔!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几年前的培训小结,如今读来,仍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