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的《连环套》有感

    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张爱玲的小说《连环套》。初看书名时,有些疑惑,并不知道什么意思,看完小说以后才明白了。

      《连环套》是一篇中篇小说,初载1944年《万象》杂志,现收录于小说集《倾城之恋》。张爱玲写这部小说时年仅24岁,这么年轻就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可见天才作家就是不一样。

      《连环套》是有创作原型的,张爱玲在《张看》自序里写过,张爱玲通过好友炎樱认识了密妮,张爱玲觉得密妮长得很像她的母亲,后又在上海见到了密妮的母亲,麦唐纳太太。麦唐纳母女的故事在她心里潜伏浸润了多年,才诞生了《连环套》。

      《连环套》问世以后,引起了很多热议。文学评论家傅雷以“迅雨”为笔名,专门写了一篇批评文章,题为(论张爱玲的小说)。我专门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看,傅雷是很欣赏张爱玲的,傅雷夸《金锁记》是张爱玲目前为止最完满之作,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正是因为对张爱玲的极度欣赏,所以才会对《连环套》批评之严厉吧,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傅雷对《连环套》的批评我总结为两点。一是内容的贫乏,没有中心思想;二是引用旧小说的文体写现代故事,显得俗套滥调。

    开始时张爱玲饼不接受傅雷的批评,积极为其辩护,后来她在《张看》自序里说:“三十年不见,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连环套》有值得细读之处。

    我喜欢张爱玲的文笔,孤冷而现实,她的小说都有一种现实的悲剧色彩,她笔下的爱情,不唯美,也不长久,她笔下的女人大多命运悲惨,但都拼了命的活着,好像活着就有希望,活着才能熬过黑暗。

      毋庸置疑,《连环套》里的主人公霓喜就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女人,从她沦为养女的那一刻,她一生的悲剧就注定了。

    霓喜的命运就像一个连环套一样,一环套着一环,有时看似挣脱了实际上没有。她一辈子跟了三个男人,三个男人不仅没娶她,还抛弃了她,妻不妻,妾不妾,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岁月里,她蹉跎了自己的青春与美貌。霓喜是一个美貌的女人,也是一个风流的女人,大概这样的女人就爱吸引渣男吧,也注定了她过不了安生的日子。

      霓喜的好日子都是依靠男人的,当男人抛弃她时,她的日子就悲惨了。

      她跟的第一个男人是个印度商人雅赫雅,开绸缎庄的,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也是小富即安。雅赫雅除了不给她名和钱外,对她还是不错的。

  她跟雅赫雅闹掰以后跟了第二个男人,药材店老板窦尧芳。窦尧方是个中国人,年龄是大了些,四五十岁了。窦尧方死前,霓喜的衣食住行都有老妈子丫头伺候的,虽然没名分,过得却是老板娘的日子。窦尧方一死,她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第三个男人汤姆生,英国人,公职工程师,霓喜为了报复从前抛弃她的人炫耀起来了,她专门到雅赫雅的绸缎庄去买面料,雅赫雅只躲着不见她。为了炫耀汽车带着修道院的尼姑们去逛庙会野餐。

    霓喜没有真正的朋友,别人看不起她,她也看不起别人。起初她与梅拉妮师太交好,后来梅拉妮与雅赫雅告密,她与梅拉妮师太决裂。跟了窦尧方以后,她觉得唱戏的小姐妹低俗,与她们往来有失身份就断绝往来了。她因去看望在汤姆生家帮佣的干姐姐而被汤姆生看上。可她跟了汤姆生以后就教唆汤姆生辞了那位干姐姐,丝毫不念姐妹之情。

  霓喜身上也有闪闪发光的东西,身为母亲,她是合格的,哪怕她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放弃孩子。她生了五个孩子,最后五个孩子她都带在身边的,男人抛弃了她,她始终没有抛弃孩子,这是她身为母亲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后来儿女都进了集中营,尽管她已六十开外,日子过得拮据,她还是想尽办法每月给儿女们寄去水果罐头之类。

    在霓喜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社会底层女性的不幸,也看到了人性顽强的一面。活着,不管体面与否,都得拼劲全力。

      男人是靠不住的,金钱也靠不住,说白了,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张爱玲的《连环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