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独立张爱玲,出走半生,悲凉底色下的写作智慧

1.“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

在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活得比较实际坦诚的一个。“出名要趁早”,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张爱玲的名言。

不少清高点的人,会笑张爱玲的世俗。然而这想法之于张爱玲,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最重要的理由,便是为了生存。

也许有人不解,名门的后代,如张爱玲者,还需要为生计发愁吗?

是的。张爱玲一直活在世俗里,她为了走出那个封建牢笼般的家庭,发疯了似的写作,只为了多赚点钱,能活得有尊严。

image

从古至今,职业作家都不是一项简单的营生,太多的人因为惧怕压力,而选择了一边工作,一边写作。而张爱玲却不,因她的才华太过锋芒毕露,她有太多的渴望想要在小说中完成,她需要用文学拯救自己,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唤醒更多在不幸婚姻中,挣扎的女性。

她为了活着,就必须依靠写作。她为了活着,写出的作品,就必须畅销。

写作之于她,不能闭门造车。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同时,又有着大众写作者所谨慎遵从的一切。而这所有,抽丝剥茧地去看,实际上并不容易。

2.带你抽丝剥茧看张爱玲的端木向宇

端木向宇,他是这个时代难得能踏实下心来,好好研读一个人的作品,进而从中提炼出普遍规律的一个人。

他的作品不少,既有长篇小说《时光阡陌,你未曾走远》,又有励志书籍《永不放弃,做自己的英雄》《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锦瑟无端五十弦:古琴琴曲解读》等。同时,他又特别擅长写人物传记,比如《霍金传:用生命和时间赛跑》《半醉半醒半浮生:纳兰性德传》《娄东掇英》《冰心传》《赵一荻传》等。

他的品味不错,喜欢的作品也都有自己的思考。他有江南人特有的婉约和细腻,同时,骨子里文人的孤傲和底蕴,也还犹在身畔。

他的这本《畅销书女王:张爱玲的33堂写作课》,就是从整体上,把张爱玲的作品抽丝剥茧,从中找到大众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规律。

image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端木向宇的阅读面甚广。他写张爱玲,便不仅仅是通读张爱玲的作品,与张爱玲同时期的那些人,他也了如指掌。

这是一个作者扎实基本功的体现,这也是对作者极大的尊重。

3.学技法,先从读懂一个作家的作品开始

从端木向宇的这本《畅销书女王:张爱玲的33堂写作课》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想要读懂一个作家,我们能做点什么。

3-1:想要读懂一个作者,我们需要了解她背后的时代

那是一个什么时代呢?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古老的制度在崩塌,而新的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人们的思想活跃,但也容易偏激。政治的风向总在变,人们对于未来的设想,却可能也只限于眼前。

小情小爱被认为没有意义,但也最安全。张爱玲想要求生存,必然要做出妥协。她没法成为鲁迅一样的文学战士,她也没法左右当时的政治格局,她身为一个作家,只能写自己最擅长的内容,而不能为了迎合时代,而改变自己的整体格局。这就是张爱玲,所有的题材中,最让她感同身受的,正是深宅大院里,亦或者男男女女的内心里,那些隐秘的人性故事。

image

《畅销书女王:张爱玲的33堂写作课》中,张爱玲坦言:我所写的文章从来没有涉及政治,也没有拿过任何津贴。

我们当代的写作者,也该懂得,不能与大时局相抗,大时代的故事写不了,我们还可以退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中,与之相比,也没有什么卑微的。

3-2:想要读懂一个作者,我们需要了解她的原生家庭

每一个写作者,都绕不开自己的童年。张爱玲更是如此。

如果说,童年的苦涩经历,让张爱玲变得敏感悲观,那么,不如说,正是这样不幸的童年,成就了张爱玲的未来。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前清的遗老遗少,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纵使有点学问,也终是荒凉度日。她的母亲,是当年第一批新时代的女性,出国求学,带回新的思想。

image

张爱玲痛恨他的父亲,崇拜她的母亲。可父母离婚,母亲也很少回家了。到后来的冷漠对待,张爱玲实在是没有获得过什么母爱。

所以,张爱玲才会感慨,对于女人来说,爱就是被爱。

所以,也才会有后来,胡兰成带着那么明显的目的接近,但她还是会深陷其中。无他,只因为有人懂,有人爱的感觉,太容易让人沉沦了。

也基于此,我们唯有懂得自己笔下所创作主角的原生家庭,我们才会更理解后期这些人物的天然选择。

3-3:想要读懂一个作者,我们要通读她的各种作品

端木向宇最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其信手拈来的功力。这本书明着是分析张爱玲的写作心得,但实则是通过张爱玲不同时期作品,结合着中外背景,对张爱玲整体的一个细致解读。

张爱玲故事中的人物,为何都过着如此悲凉的生活。她们又为什么会让子女的命运也陷入同样的循环?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image

同时,张爱玲的散文,要比张爱玲的小说,好读得多。从张爱玲的散文中,我们也能够认识到,一个更平和、更接近正常人的张爱玲。

3-4:想要读懂一个作者,我们也要关注不同时代人们对她的评价

想要读懂一个作者,我们还要结合那个时代的其他人对张爱玲的评价。这些评价不一定都是对的,但它确实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看问题的视角。

人是非常复杂的生物,每个人都有向光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阴暗面。

客观的评价,才是一种成熟的态度。有些地方,你可以不喜欢,可以不接受,但不能全盘否定。发生即合理,我们不理解的,不代表就一定是错的。

4.写作无定法,然而亦有道

从端木向宇的这本《畅销书女王:张爱玲的33堂写作课》中,我来说说作者总结出来的那些写作技巧。

跟其他文案相比,小说的创作技巧,要更难一些。

小说要有故事情节,而这故事,需要灵感,不是凭空而来,也很难借鉴。

image

但你看,张爱玲都是如何写人物的呢?

她通常用第三人称来描写,这个全知全能的视角,有利于作者掌控全局,同时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能从中抽离出来,形成一种距离感,以更好地理解整体。同时,当我们小说中人物被创造出来之后,他们的情感,便已经不再受我们控制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人物本身完成他们该完成的,而不是我们强加赋予其中的。

不仅如此,张爱玲还特别擅长用“比喻”、“象征”“反差”等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但确实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而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一个心法的。

张爱玲擅长情境的烘托,擅长用情绪塑造人物的心理。她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但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容易被忽视的个体,他们的爱情故事,才更具有普世性,他们的婚姻悲剧,才更能给我们以警醒。

5.写作者:丰盈内心,提升感知力

总之,学习了端木向宇的《畅销书女王:张爱玲的33堂写作课》,我们一定要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多多注意这些实用的小方法。但更重要的,其实还是要不断丰盈自己的内心,多去体验生活,提升自己的感知力。

image

唯有一个作家,能够对诸多苦难感同身受。我们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悟到更深刻的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遗世独立张爱玲,出走半生,悲凉底色下的写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