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少坏账,皆是你负了自己

台湾的圣严法师年轻求学时曾发愿,“此生无负佛法!”他的师父东初法师听后便回应道,“什么是佛?什么是法?最重要的是无负你自已!”

这句话很触动我的一位朋友,却也参不明白其中的寓意。于是拿着去问ta的善知识(师父),“如何高僧大德的话看似简单,我却参不透呢?”ta师父淡淡地回答,“自觉觉他”。意思是让ta张开心的眼睛去参悟。ta说,“我曾在静坐时观想到我的心,那上面都是洞,血都流干了,现在我已经没有心了”。师父说,“你的心里装着没有呢,先把执着放下”。ta才醒悟到,难怪参不透,原来习惯了用“思与议”,而不是用“观”。

禅宗大师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是如此,禅中也藏着人生演化。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不谙世事的活着;

为别人活着;

为自己活着。

年轻气盛的时候也许我们问过自己:“怎么别人可以活得那么舒服自在,我却做不到?”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大部分时间忙着关注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收获,我们会不由地产生对别人的羡慕,或者隐藏的嫉妒,以及对自己境遇的不甘,不满,和屈于现实的算计和掂量,都给各自的人生蒙上了一层层纱帘,遮住了自己本真的模样,任由岁月遗忘。

不知怎么就想起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天中午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遇到的一位叔叔。他曾是很有才华的机关秘书,有人说他后来生了病,说是精神疾病。他身上依旧有着一种儒雅的气质,除了终日满街瞎走,别人看不出他的异常。就在那天,他清醒地写了一段话送给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那字体很像是临过碑贴的。但是自那天起,我就再没见过他。

几乎每个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人,心里都有个流浪者。他们可能会用自己一大半的人生来不断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被拥抱,被关注,值得被认可,他们的存在有价值等等。流浪者多数和我们在六岁之前遭遇的关于情感呼应,母婴依恋,陪伴与游戏,积极关注等方面的精神饥荒有关;也与自小遭遇的遗弃,忽视,虐待,家暴,童年性创伤等有关。长大的我们不知道要赚够多少认可和接纳,才算帮自己彻底解决了“安全感的温饱问题”。从此,可以安心地行走,安心地停留,安心地去爱和等候……。

如果我们把既往的行为模式觉察出来,通常是别人喜欢的“我”我喜欢,别人欣赏的“我”我欣赏,别人可能看不上的“我”我也跟着嫌弃。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如此直接简单。

要知道,在“我的前半生”里结不了痂的伤痛,和“心头一亩田”里许许多多的枯枝杂草,都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酒醒梦回,人生的小船可能已然行驶过半,错过了童真,错过了相遇,错过了觉悟,悲怆感就从深处被勾了出来。因为它只卖单程的,不退不换的,仅限今生有效的船票。

佛陀说,“一生中能属于你的,只有今天而已”。现在,请你用力踩踩脚下的大地,地板也行,跟着我做几个呼气悠长的呼吸。告诉自己“现在开始,我要全然去体验原本的简单和真实”。你的智慧老人或许也会给你一些忠告,比如余生不必将太多人请进你的生命里;以及尊重自己的意愿,不再迁就,不再将就;人生舞台的最外沿也是你的边界,愤怒可以做你的戍边大将军。

相信祸兮福所倚,你的记忆会帮你搜寻出你曾碰到的每一位良师益友,他们都曾在你成长的弯道处无条件地喂养过你,好似你是一个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我张开心的眼睛,欣赏着此刻内心简单通透的你,散发出迷人的气质。任凭窗外风雨飘摇,纱帘飞舞,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与其滥情交友,不如终日读书。本真更容易体验满足,比如你在喜欢的地方结识新的知己:一句话,或者一个有趣的人,就像我今天看到的。原来我一直追求的人间值得,已经被一位98岁的日本老奶奶著书写下:

愿你人生尽兴,不舍爱与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多少坏账,皆是你负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