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家有萌宝,我要面对的人生思考(一)边界感的建立

一个家庭,两个以上的孩子,似乎都有这么一条“大的让着小的”规矩。

”陪我去溜冰”、”陪我去玩机动游戏”、”陪我打羽毛球”……回家之后,三个孩子掰着手指头,叽叽喳喳地跟我说着”开启放假模式”的妈妈必须陪伴做的事情。

这时候,女儿默默转身低头离开,有点落寞地回到房间里面,想起她刚才想努力插话的声音被两个弟弟完全打断,我猜到了几分。

晚饭后,我问女儿:是不是刚才不开心了?

女儿重重地点了一下头,”你先陪弟弟吧,我是姐姐,我要让着他们啊!”

我轻轻环绕女儿的肩头,一字一句地说:”对于妈妈来说,你们三个都是唯一,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你是姐姐就要退让很多东西。而且很多游戏都是我们几个人共同参与的呢!”

”真的吗?”女儿的眼神一下子色彩了起来。

”当然了,姐姐和弟弟都是一样属于妈妈的宝贝,没有顾此失彼的。”我轻轻刮了一下女儿的鼻子。

谦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人希望自家宝贝是谦让的好孩子,所以姐姐让着弟弟在大人看来是顺理成章。

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谦让是太深奥的东西。他们的世界里,玩具和妈妈是最重要的,却不得不被要求退让甚至放弃。

这种委屈在一次又一次中的被迫谦让中累积,小姐姐不开心地长大着。

也许是弟弟想拿姐姐心爱的玩具,姐姐不愿意,弟弟嚎啕大哭。

大人说,“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

也许是餐桌上好吃的东西剩下一份了,姐弟俩都眼巴巴看着。

大人会直接把好吃的夹到弟弟的碗里,扭头鼓励闺女,“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

如果你问他们:玩具到底是弟弟跟姐姐争,还是姐姐跟弟弟争呢?”

“是姐姐跟弟弟争。”

“这玩具是谁的?”

“是姐姐的。”

“谁又想要姐姐的玩具?”

“弟弟想要。”

“是弟弟想要姐姐的玩具 ,这是姐姐和弟弟争呢,还是弟弟和姐姐争呢?”

“ 她是姐姐,不能让让弟弟吗?为何要和弟弟争呢?”

就是个小玩具而已?姐姐怎么一点也不体谅父母的辛苦呢?怎么就不能消停会呢?你让给弟弟妹妹又怎么了?

“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成了小姐姐不太理解,却必须遵守的规矩。

总是“让着弟弟”的姐姐,可能早早懂事早早独立,却变得没有安全感,喜欢的东西不敢争取,讨厌的事情不懂拒绝。在其他人相处的关系中,也会总是让和给,不会争取自己的权利,形成比较压抑的性格,不能做自己。

总是被“姐姐让着”的弟弟,在大人这种氛围下,常常长不大,霸道又任性,因为总觉得别人得让着他。

假设那个”让着弟弟”的小姐姐是你,

明明有升职加薪的机会,但是领导却说“你应该让着某某”,每个大人都会抗争,“凭什么?”

而玩具和妈妈的怀抱,都是孩子最期待最重要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小就强迫他放弃自己的权利,孩子会很难过的。

家中几个孩子出现不同需求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征求意见而不是命令。

当姐姐和弟弟为了一个玩具而吵架时,我们应该说:

“这是你的玩具,你当然有支配的权利。但是弟弟也很想玩呢,姐姐可不可以和他分享一下,一起玩也许更开心呢。”

如果姐姐不同意,爸爸妈妈不能勉强,应该找另外一个玩具安抚弟弟。

孩子之间的争夺,其实是人际关系交往的练习,是弟弟练习怎样表达自己的需求,姐姐练习怎样拒绝别人。

“那个是姐姐的玩具,这个才是弟弟的,不能抢哦。或者你去问问姐姐,可不可以和你交换玩。”

姐姐弟弟三个人在一次次的冲突交往中建立越来越清晰的边界感和做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家有萌宝,我要面对的人生思考(一)边界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