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德寺随记

图片发自App

净德寺随记

范国强

1净德寺是一个小寺庙,它坐落在温州一山凹里,背靠小山,面朝国道,有点像坐在一把不算宽敞的太师椅上。呈现在我眼前的这座大殿是宗度小师父任住持的这五年中新建的,分上下两层,两层的大门都紧闭着。除了这座大殿以外,后面仅有一低矮的小殿,上书大雄宝殿四字。两厢的二层楼房是僧舍,均显得破旧不堪。据说这净德寺已有上千年历史,不难想象其间已几经兴废,几度沧桑。除了宗度住持以外,长驻寺庙的仅一名年已八十有三的比丘尼,也是这里的老住持;另一名比丘也已八十有二,听他用浙南土语讲半天才费力地听明白他已在此修行五十五年。另有三五名年老女居士都是不驻寺来轮值的。

2第一次零距离地接触寺庙生活,僧人的清苦、孤独、寂寞与单调的确让我震撼了。净德寺在未建成这座大殿之前仅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寺庙,其规模不要说与黄石东方山的弘化禅寺不能相比,与黄石港区的南岳庙也难比肩,其形状倒有点像韶山冲的老人家故居。在过去的岁月里,这里水电路不通,真难想象前面所述的那位老僧人是如何度过的那漫长的五十五年!宗度小师父五年前受命接任净德寺住持,当时他刚过而立之年,从十六岁出家,到今年整整二十年了。就是在这座矮小的寺庙里,他伴着青灯古刹,沉思默想着建设大殿的梦。而今五年过去了,大殿终于在他手上巍然矗立,其间他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刚才他来到我的寮舍,与我谈到寺庙的未来发展前景,显得那样雄心勃勃。但他的讲话里明显又含着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愿意资助的几位老板弟子企业近几年每况愈下,而他又不愿意政府介入。我深深理解这位年轻住持的苦衷。

3寺庙第一夜,睡得倒是很安稳。可能是因为待在佛的身边,对佛有一种日久天长生起的信赖感和人在寂寞无助时的依赖感。尽管身处千年古刹,心里却并没有一丝一毫恐惧感。潜意识里,我似乎在寻找那种“回家”的感觉。寮舍昨天敞了半天,刚开始呛鼻的甲醛味消失了不少。在寮舍独处一阵子以后,慢慢也就适应了。千年古刹,万籁俱寂,多少联想因寂静而生,此时我意识流的闸门悄然打开,百般感慨万千思绪伴着古刹天籁恣意的流淌。想起了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想起了电影《少林寺》里的歌: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我隐隐觉得,我与这千里之外的净德寺总有点缘。

寺庙第一夜里,禅意伴我入睡。

4凌晨五点,我就醒了,不是因为择地而难眠,而是那种超凡脱俗的寺庙的静闹醒了我。昨晚有梦袭来,我似乎回到了三十年前的企业,好像身份还是企业的领导,我正在给一个叫成光里的故人打电话,这成氏乃湖南人,大高个,胖乎乎,挺随和,总是一脸笑,说话颇幽默。我调走前他是行政科司务长,梦中我却是这样对他发话:“行政一摊子你负责,我说的是行政后勤这一摊子。“我似乎是怕他误会我在委任他是行政一把手。通话间,似乎是有人在我身边插话提醒我:你要找谢桂林和徐国庆谈谈话。瞬间我醒了,这是哪来的两个人?在我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记忆搜遍所有的同学同事同仁同僚,怎么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他们?而此夜的梦里,这两个名字却言之凿凿,盈之于耳。

怪事,怪梦。难道前世我与他们曾相识于这浙南?

5今天天气晴和,阳光灿烂,整个净德寺沐浴在一片祥和的阳光之中。清晨七点,我还在床上冥思苦想一些事情,宗渡师父前来看我,他半夜三点就起床做早课,此时料想早课已毕。这宗渡师父是个心地实诚不多言语的人,我原在心里考虑又不便问的几件事情,他在不声不响中都帮我考虑到了。譬如洗澡,我原想这山野间算一大难事,只打算在临睡前兜盆凉水抹抹而已,没曾想昨晚他从外办事一回寺就来我寮舍,塞给我一把钥匙,叫我一起去洗浴间看看。我不解:这里难道还有专门的洗浴间么?出大殿侧走,殿右有扇大门,开门进去,宗渡师父揿亮电灯,但见有七间洗澡间一字排开,正对着七座单人厕所,旁边另有洗漱池。显然这是为香客留宿准备的。现下寺庙没有香客留宿,这把钥匙就成了我的专利,其结果自然是我即晚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而且此后天天皆可如此。

6浙江省有名胜雁荡山,前几年随黄石市长杨晓波来温州招商,曾有幸去雁荡山夜游,那有如一幅幅剪影般的奇山峻峰,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这次又来温州,得知平阳县境内还有座南雁荡山,简称为“南雁“,其佳绝处乃有个占地两千多公顷的森林公园。净德寺正处于南雁附近,无疑堪称南雁有待开发建设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7这两天与宗渡师父曾就净德寺的未来发展远景有过多次交谈,他对我这样描述:历时四年现已落成的大殿将取代那座小殿作为大雄宝殿,近年将在大殿前依坡顺势建山门和天王殿,大殿后将依次排列建罗汉堂、万佛堂,山顶将建一座观音塑像,俯瞰着芸芸众生。由于山是石头山,如资金允许还考虑修一条隧道到山的深处,在山的心脏里建座庙堂,以便于信众修行。他给我看了远景设计图。丝毫没有哗众取宠的炫耀,要达到这一目标,他准备锲而不舍奋斗三十年。宗渡师父是位有作为的青年住持,我衷心希望他能成功。

7与宗渡师父谈到加强净德寺的宣传力度问题,尽管寺庙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但惜乎留下来的资料太少,几近空白。我向他建议,要想方设法从图书馆、档案馆、宗教局、地方志等渠道广泛收集有关资料,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组织人员写成文章,配以图片,先期进行宣传。寺庙文化的积累并非能一蹴而就,而必须日积月累乃成。他点头同意我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营寺庙有如经营企业。我知道,宗渡师父是一位真正的修行人,但苛求他也成为一位企业家,其中难度可想而知。但从他仅在四年内白手起家建成大殿的成功实践,我相信他有希望达到成功的顶点。

8今天下午,宗渡师父在做法事的间隙,亲自开车出去办事,顺便并邀我去了附近的山门镇中心一走。山门镇何为山门?我不知道,这两天问过几位居士,都回答不出,问宗渡师父他也不知。开车仅几分钟便到了人烟簇密处。从地势来看,它颇似安徽的祁门。四面环山,中间低平,恰似一口平底锅,山门镇正处于这锅底。此时仅下午三四点钟,镇上便少有行人,商店银行集贸市场倒是一应俱全,但惜乎顾客寥寥。镇上小街但见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三车争道,少有内地车水马龙的喧哗。

9坐在车子的副座上与宗渡师父闲聊,问及他的身世,他向我敞开了心扉。他父母均健在,都已八十开外。他兄弟姊妹九人,他属老九。他十六岁出家,初中文化。言及他为何出家,他一脸笑意,回答他从小就向往出家,他是瞒着家人先剃度后告诉父母的。“如果他们知道我要出家都是决不会同意的。"“现在呢?”“现在当然都同意了。”他家所在乡镇离净德寺不远,父母一年内总要来看他几次。言及此宗渡师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人出家,九代超生。“这话让我默吟良久。佛度有缘人。看来宗渡师父确乎与佛教有缘。

我衷心地为宗渡师父祝福。

10大殿如磐,此刻我独自一人正坐在猩红的门槛上读书。我读的这本书名为《佛是一棵树》,作者房放,是一个名不見经传的青年学者。关于解说佛教的书籍自古至今浩如烟海,我多多少少也读过一些,随便翻翻之类的则难以计数,但恕我直言,其中人云亦云、嚼他人馍者多,见解独到、触类旁通者寡。更下者如一知半解、晦涩费解竟或任意曲解的也不少。总之是不看犹可,看后倒使人对佛教更扑朔迷离。房放这本书则不然,它有一个副标题:《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通书围绕着这副标题做足文章,结构严谨,不枝不蔓,引经据典,活用范例,抽茧剥笋,深入浅出,把佛教精义中的“四圣谛“、“四无量心“和“佛法中的六度空间”结合如何经营人生阐释得淋漓尽致,其中不乏精辟的个人见解。阐述的语言也回避了枯燥说教,类似于散文化的论文,颇有抓人眼球的功力。或许我对这本书有点过誉,也可能读书的效果有一半应归功于我现身在禅院里阅读。身静心静天地静,一心只读这本书。

我从此记住了房放这个名字,也是一个与佛有缘之人。

(初稿于20151012——整理于2018828日深夜

435000湖北黄石磁湖东路7——3范国强

电话15871180528

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净德寺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