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工具》导读—思维的标准
原创 咪老师 睿德咨询 前天
请大家认真阅读下面的几句话,并思考这些语句的合理性,或者不合理性。
学钢琴很枯燥;
女孩子适合做老师或者护士;
运动员很酷;
英国人很绅士;
高尔夫是贵族运动;
当您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再试着尝试用“上帝视角” 审视一下自己思考的过程; “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我的参照系是什么?” “我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当我们要评价自己的思维水平时,我们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参照系,有一个可以辅助我们相对全面地从不同维度分析自己的思维的工具。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思维的评价标准,书中将思维列出了九个用来评价思维的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不见得适用于如何场合,而作为对一般思考过程的评估工作,我个人觉得这套标准还是非常有效的。
思维的九个标准
1. 清晰性
清晰性指的是表的内容是否可以理解,其含义可否被领会。当一个陈述不够清晰的时候,我们就无法确定它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也很难对其做出恰当的判断。例如咪老师经常被问到:“我们要如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这个问题就很含糊不清。 “我们” 指的是谁?什么是“更好的教育?” 提供“更好的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比起这个问题,在实际沟通中,“老师要如何帮助XXX提高中考英语成绩?” 这样的问题其实更有意义。为了确保沟通的清晰性,大家在听到一个(自以为已经理解)的问题时,先不要着急做出回答,尝试着问以下几个问题:
您可以详细描述一下您的问题/观点吗?
您可以换种方式表述一个您的问题/观点吗?
您可以给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咪老师的最爱)
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您刚才说的,您看看我是不是明白了您的意思好吗?
2. 准确性
一句话可以说得清晰,但不一定是准确的。清晰和准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维度。人们经常用以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语言模式来曲解,夸大,甚至错误的描述某件事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是博人眼球,或是宣传推广。广告商们最喜欢这种手段,当然现在的自媒体把这种手段的应用又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里我也要自我批评一下,我的学识有限,认识有限,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我写的东西,只代表我一个人的看法,对于表达不准确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能批评指正。
关于准确这一维度,不同阶段的理解各异,小学老师告诉一年级的小朋友 “0是最小的数字”, 这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但是如果面对的是初中生,甚至大学生,那这样的表述就肯定有问题了。所以在思考某种表达是否准确之前,有必要考虑一下这句话的应用语境。在日常沟通过程中,我们过度依赖自我意识,习惯性以自我服从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必然会局限我们的思维,降低我们表达的准确性。 所以作为练习中的批判性思考者,我们必须要积极面对自己思考的过程中的缺陷。为了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大家在面对信息的时候,可以尝试着问这样的问题:
这件事的确是这样的吗?
我们怎么知道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啊?
我们要怎么验证这件事的真假?
3. 精确性
两个人同时说: “哎呀,我超重了!” “我孩子数学成绩不好!” 当听到这样的描述之后,我们必须搞清楚他们表述的精确程度。超重1kg 和10kg 的处理方式肯定不同,同样,数学考试只有只得了20分,和差20分满分的两个孩子,都可能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当然在日常沟通过程中也没必要像个科学怪人一样一张嘴就说:“我每天吃60.827g蛋白粉” 这样的话。在很多情景中,细节的描述,可以优化我们的思维习惯。
举个例子,家长和老师们经常会这么激励孩子:“你需要更努力!” 说实话咪老师对“努力”这两个字,一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什么是努力?孩子知道吗?家长们知道吗?老师们知道吗? 这三个人口中的努力是一回事吗?在我看来,努力就是一种习惯性的自我感动。假装努力的人多了,包括我在内,我8:30到图书馆,12:30 离开,表面上我“努力”学习了四个小时,但其实我中间还借用了旁边同学的电脑玩了一个多小时魔兽世界。孩子们也一样,早上7:30到学校,晚上10:30 才被爸妈接回家,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实际上这一天怎么度过的,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吧。
要克服这种努力的假象,两个常用的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Task-based” schedule,简单来说就是不考虑时间,强迫自己完成相应的任务。我今天的目标是写500字,那么无论今天我在图书馆泡多久,我必须达成任务才可以离开。第二种:“Time-based” schedule,规定相应的时间,这种方式适合不被deadline 压迫的学习者门。孩子下午6:00-7:30 是打网球的时间,那么哪怕孩子在网球场撒泼打滚,那也得把他送过去。相比较而言,前者的效率更高,而后者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十分有效,当然,你得坚持一定时间才可能看到效果。
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精确性的最最最重要的维度就是时间和数字;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下面两句话
XX同学这次英语考得不好,后面要更努力一些;
XX同学这次英语考得不好,以后每天中午午休前来找老师读背10个单词;
我陪你一起努力考研;
我每周二和周四下午2:00-6:00 陪你刷英语卷子;
你得多补充蛋白质;
你每天至少需要喝一杯牛奶;
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量化,但是如果沟通双方能稍微花点时间找出至少一个共同认可的指标,那其实沟通起来也会顺畅很多。
4. 相关性
一个人的出生的月份和他的性格有关系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那就请把星座当成pop culture 或者娱乐项目来看待吧。当然如果你坚信一个人的性格和他出生的月份有直接的关系,也没什么不可以,只是希望在相信的过程中可以稍微考虑一下论证。分享一个有趣的经历,有一次做课堂讨论,某位同学说“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没有歧视” ,听到这句话之后我用实际的几个例子反驳了对方的观点,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对方情绪激动地说“Miya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她太aggressive了!” 先不说我是不是aggressive,这是个很主观感受的东西。问题是我是否aggressive 和我表述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有没有纹身关系到这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孩子性格内向就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最可笑的,曾经有位家长要求我辞退某位外籍女教师,理由居然是这名老师胸部太丰满怕把自己的女儿带坏。
形成一个观点很简单,拍一下脑袋可能就会有一个。但是在表达过程中如果能稍微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或许我们的思维会变的更加开阔呢?当然,我们也可以拒绝open minded。
这个观点是怎么和这个问题相关的?
它是怎么对问题产生影响的?
这个观点是如何影响其他问题的?
这个问题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5. 深度
每包烟上面都有“吸烟有害健康”,可截止2017年,我们国家3.5亿烟民依然在坚持刷新包括销售额,纳税,死亡率等多个与吸烟相关领域的世界纪录。很多生活中的小习惯,正因为我们习以为常,所以改起来才变得异常困难。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很少尝试深度地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感兴趣的话,您试着选一件自己习以为常的小事,然后尝试一下用SPIN的方式进行自我对话:
备注: SPIN 是一种应用于销售技巧的提问方法,当然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能用SPIN的提问方式把某意识“售卖”给我们自己,那它当然可以被当成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了。我在使用的时候对最后一条稍稍改动了一下,和销售语境下的SPIN 还是有些不同的,也欢迎大家积极指正!
S:situation question: 现在是个什么状况?例如:我不吃早饭;
P:problem question: 这个状况有问题吗?例如:我不吃早饭有什么问题吗?
I: implication questions:这个问题暗示了什么?例如:我坚持不吃早饭会怎么样?
N:need question (原来的是need-pay off question):需要怎么应对这个问题? 例如:我需要怎样才能改变原来的习惯?
6. 广度
当我们可以做到,至少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做到了有广度的思考。人不可能做到完全中立,更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理性,当然这句话也有些绝对,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打破固有的思维限制,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某个现象。当你嘲笑某人上完厕所后不洗手的同时,或许他还在纳闷你怎么连“不尿到手上” 都没学会。听起来很可笑,但是事实确实如此。人们的本性就是习惯性拒绝相反的观点,以自我为中心,后期又被社会文化所塑造,所以我们的思维被局限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学习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力求拓宽自己思维的广度。
后面还有三个维度,逻辑性,即按照一定顺序组合所表述信息之后,考察逻辑是否自洽,或者存在一定的矛盾; 重要性,即考虑观点或者问题在当前的情景中是否重要,是主要问题还是次要问题,是急需解决的还是可以缓和一下的;最后,公正性,即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慎重考虑自己的角色,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人不可能完全做到公正理性,但是如果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片面性,对于思考来说也是一大进步。
练习中的思考者
我在瑜伽课上学到的一句话“身体很智慧,关键是你要学会如何使用它” 作为身体最高司令部大脑更是如此。 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所有习惯一样,都是不断练习的结果。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所以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自己能坚持下去的练习方案,并坚持执行下去,那么久而久之肯定能有所收获。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和所有运动一样,初始的练习者,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就像打高尔一样,如果一开始的动作就不标准,那以后挥动的每一杆,都是错误的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