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群里有伙伴在分享《学习之道》这本书,她的分享特别好,让我不由地反思以前的语文学习过程和对孩子的教育。

这本书的作者在儿童时期就喜欢上了国际象棋,他的象棋是由路边棋手启蒙的,所以他的棋路自由奔放,不受拘束,所幸,在学棋之初,他遇到了懂他,尊重他天性的老师——布鲁斯,布鲁斯老师在刚开始并没有急于教他棋术,而是时刻保护作者的学习兴趣,作者对象棋的热爱与日俱增。

然而,当作者的第一任老师卸任,作者迎来水平更高,但并不适合他的老师时,作者开始怀疑自己,逐渐与象棋世界产生疏离隔阂,而最终选择了放弃。

看到伙伴分享到这里,我为作者放弃象棋感到心痛,作者的第二位老师虽然段位更高,可是不适合作者,作者都不愿意学习了,那段位再高,对作者来说有什么用呢?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是适合的呢?能让你感兴趣,学习起来有成就感,有自信心,就是适合自己的吧。

作者的经历也使我想起来我在学生时期学习语文的过程。

上小学时,我的语文老师是个民办老师,但每学到一个新课,她都会给我们朗读一遍课文,她读的声情并茂,只要她读课文,班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认真听。听老师读课文我们觉得是一种享受,老师的声音会把我们带到故事的画面里,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老师也鼓励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那时,班里同学都喜欢上语文课。

那时的我,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

上初中后,教我语文的是一位男教师,据说他对语文的考点研究的很透彻。上第一堂语文课,老师让我们自行快速把课文默读一遍,刚读完,老师让我们拿出笔,画出哪些必须背会,哪个地方考试肯定会考,我们应该怎么解答。确实,老师把必考点给我们讲的明明白白,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学个语文,怎么学的比物理,化学公式还生涩难懂啊。老师在讲台说哪个是考点,分析的头头是道,我强迫自己认真听,但老是走神。

我知道学习不是为老师学,不是为家长学,而是为了自己,可一上语文课,我感觉好枯燥,一点儿兴趣也没有。那时住校,也没有课外书读,那个学期,我第一次觉得语文学习竟然这么枯燥乏味,作文也不会写了。

这个老师教了我们一个学期。

高中时,我遇到了一位语文老师,这位老师上课像说相声。每上新课,必把课文声情并茂地读一遍,读到精彩处,手舞足蹈。他也讲考点,但是在我们充分领悟课文之后,才给我们讲考点。一节课,我们觉得刚上就下课了,下课还沉浸在上课的氛围中。

回忆我的语文学习过程,我领悟到,适合自己的老师让你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建立自信心很重要。

这学期,儿子多次给我提出,他没有音乐细胞,下学期不想学葫芦丝了。

儿子是半路插进葫芦丝班的,他以前学的篮球,因为是兴趣班,篮球学校老师教,也不收费,能学到的很有限。我觉得他得有个兴趣,想到女儿在学校葫芦丝学的不错,今年也让他上了葫芦丝班,儿子不情不愿地去了。他半路插班,对音乐本来就没多大兴趣,我对葫芦丝也不懂,没法教他,他跟不上别人的进度,越学越没兴趣了。

他说要换兴趣班,我说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以后走上社会遇到的困难会更多。现在想想,我做的不对,我遇到不适合自己的,不也会放弃吗?遇到问题,能解决当然是解决,但如果根本不感兴趣,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如何保护孩子的兴趣很重要,作为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尽量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想法保护孩子的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