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作者通过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这本书已经是李笑来老师著作的第三版了。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它在豆瓣评分很高,再者就是对这本书的名字很好奇。《和时间当朋友》到底它说了什么,如何跟它作朋友呢?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观点呢?出于这些原因,看了这本书。现在我想把这本书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一共有九章内容: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和积累。

01、困境

1、问题

完成任何任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要对这些任务设置截止时间。而造成我们完成不了任务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时间的恐惧。

2、慌乱

“既勤奋又懒惰”怪异现象来自对“时间压力”的感受。而他们超乎寻常的勤奋知识在寻找捷径,懒惰地执行。

3、解决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开启心智,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地思维重构,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去努力坚持,能够控制自己大脑中的控制区,从而控制大脑思考。

02、醒悟

1、孰主孰仆

a.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控制自己的大脑。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b.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思考的能力。面对同样的事物/感受,人能控制自己的大脑 ,从而根据自身思考做出选择和行动。

c. 这个概念就好像《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的积极主动:面对刺激,人有选择回应的自由。

d. 大脑中的控制区/思考区是主,知识区/经验区/感受区是仆,分清主仆。人与人思考能力的区别就在于思考区的区别,例如逻辑思考能力、人生三观、个人原则。

2、何谓心智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综合(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03、现实

1、速成绝无可能

每个人都希望速成,原因有三个:

a. 人们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可以得到满足,可以不劳而获。金钱、快乐,好身材(减肥速效药)、成功(成功学课程)、魅力(话术等招式)等强调速成的课程。

b.人们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春耕秋收,这是自然法则,每一样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时间的积淀。我们在完满之前必有一段坚持修炼的过程,要去接受现实,我们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浮躁。

c.理想与现状的差距,使人们产生了恐惧心理。恐惧心理迫使人们更慌张的寻找“更高效率”的方法。

我们需要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a.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需要的是用自己有的交换我们想要的。

b.大多数人痛苦的根源:想要的无法立即获得。而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是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

c.罗列出自身“我有的”及“我要的”,分析清楚“我要的”中哪些是可以用“我有的”来交换的,哪些是目前“我有的”不具备的,那就脚踏实地的去储备。

3、完美永不存在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少接近完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

4、未知永远存在

用逻辑去思考问题。尽管目前很多的问题是我们无法用现有所知去解答的,但要相信一定会有解答的方法。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避免以后遗忘。

5、和时间作朋友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要看它是否现实,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

04、管理

1、估算时间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当制定任务时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根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及时行动

最好的行动时间除了十年前就是现在,既然以往的时间无法追回,那么就要珍惜现在。

我们常常会拖延,而拖延症的本质原因:来自于内部与外部恐惧。

a.内部: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①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

② 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

③ 有时候自己确实完成的没有别人好,但此刻提醒自己接受现实,同时相信勤能补拙。

b.外部: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尽管那些能真正做对、做好的人有时也会给出负面评价,但这些评价通常是“建设性的负面评价”,并不是为了获得优越感而发出的嘲弄。

3、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回避困难。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所谓效率,是在任务完成之后才能够衡量的。对逃避困难的人来讲,因为没有完整地完成任务,所以无论他们花了多长时间,也都没有效率(相当于分子为零)。

4、关注过程

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清楚了解一个任务的这些属性,对最终能否完成该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多花一点时间去“三思”。

这三个方面中最为关键的是“方法”,即how,关注做事的步骤。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关注方法。一个人在完成任务时,他就是自己的项目主管,只有学会像项目管理者一样思考,他才能给自己分配具体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以或缺的功课。无论是一天的工作安排,一个任务的规划,一场约会都是如此。规划的时候分清任务的陌生处与熟悉处。对于陌生处便需要直面困难,心平气和的完成,不要怕出错,毕竟掉坑才是思维重构的因子。

5、合并任务

在一般情况下,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智能串行完成的两个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并行两个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执行者足够了解这两个任务,且堆自己又足够清楚的认识,即对执行者来说,这两个任务是“主动并行”的。

6、感知时间

以事件日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时间,更高级记录时间的方式:基于过程的记录。回忆昨天,本周,上一周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分配哪些任务是重要的哪些不是,分清轻重缓急。

7、做计划

我们的计划要现实可行的目标,不要太高,付出时间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灵机一现。这一部分通常为自己突然思考所得,但不要急于在当下阶段完成(本周),否则会影响本阶段中任务列表的完成。不妨将其放到下一阶段中。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8、反馈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反馈,知道我们的时间和任务的进度如何,执行的如何。

05学习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亲自体验(所有人获取知识最为基础的手段)、亲自试错(实践出真知)、观察(格物致知)、阅读(人类千万年知识的传承,铸造通天塔的最好材料)、思考(将所见所闻运用思维框架加以总结储存)。

运用逻辑思维去探求事物的因果关系。这也就是金字塔结构自下而上的思考,找出每一层果的核心,思考其因。不断向上总结,方能向下延伸。

个人经验主义的局限

忽视时间维度,凭借着过往的经验判断当下事物。对于超出个人经验理解范围的,要么全盘否定,要么逃避或者愤怒。“经验”在一定层面是适用的。经验是可以参考的,但不是完全遵循的。

个人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其表现往往为恐惧;而群体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其表现往往为疯狂。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于恐惧。

这世界存在着许多与我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当这些知识无法与我已知的知识形成类比时,要告诉自己心态放空,进行思维重构的时刻到了!(不要畏惧,不要怕掉坑,因为这也代表着自身核心能力的增加!)

学习的过程是复利,这意味着在每一个过程的开始阶段,我们的进步都是缓慢的。这时要放正心态,因为个体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步骤就是要去践行和积累。厚积方能薄发。

06、思考

1、勤于思考

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绝大部分的人“迷信权威”,放弃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影响范围最广的是大跃进时期。我们必须承认无知与不确定性的存在。这个世界,还有许多超出我们认识范围的事物,例如深海到底有什么?许多自然界的现象并不能用目前的科技来解答,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而不是将他们视为上帝的指示。

迷信权威源于无知、恐惧、懒惰。自身对世界的无知,对于未知的恐惧,对于亲自探索的懒惰,造就了群众迷信。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他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2、思维陷阱

概念不清

一些概念在早就可以证明其无效、无用,甚至在只能造成曲解和误导的情况下依然被坚持使用,就是非常荒唐的事情。例如轮回,转生,天堂地狱、五行、命理、命相、掌相。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带你一点搭建起来的。所有的学习困难和思维困境,都是由于在学习基础概念的时候不加重视造成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最好先去读一下该学科的发展史,这是最好的起点。

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对于不确定性或者未知,人们倾向于认为是神的指示。拒绝接受不确定性的根源在于害怕复杂、奢望简单。仓促的结论、仓促的概括、过分简单化、粗暴二分法都是思维逻辑的陷阱。

思考的方法:

因果关系(自然法则)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的功课。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逐一应用以下提到的种种原则:

a.基础因果关系

分析任何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基本上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

①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②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③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b.对于自身的因果

我们会不停地接收各种各样的信号,其中大部分是在回应自己先前发出的信号。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c.双盲测试/安慰剂效应/幸存者偏差

不论是什么学习方法,都可能有1/3的人由于安慰剂效应而宣称自己确实收益。很多人宣称某种学习方法神奇,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确实看到了很多的“成功案例”,却没看到或者忽略了更多的“失败案例”。

07、交流

1、学会倾听

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倾听能力的强弱,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倾听能力决定一个人与他人的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影响着一个人的进步成长速度。

在处理零散信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按照某种之前曾经遇到过的模式拼接起来——并总是以一种我们自以为有意义的模式。我们要避免以偏概全。人们只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2、交流守则

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真理是独立存在的,从来不依附与任何个人或集体,双方要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3、正确复述

在沟通中加入“反馈机制”。生活中有部分讨论者居心叵测,利用对方表述中的漏洞,歪曲对手言论攻击对方。遇到这样的讨论者最好还是避开,不要轻易自信有能力改变他。

4、勤于反思(复盘)

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我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天花板,每当遇到新的知识,就坦然接受并加高天花板。

时时刻刻保持警惕。经验是用来参考的,而不是用来运用的。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每个人都不是傻子,每个人做的事经过思考后的行动,不要嘲笑也不要轻易忽视。思考他人做事的逻辑及原由,能裨补缺漏,让自己思考的更为全面。

使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08、应用

兴趣

很多大学生因为对自己专业没有兴趣,所以想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作者在这里提到兴趣有可能是伪兴趣,也有可能是三分钟热度,之所以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能只是不愿意付出,没有做出成绩而已,就算那些人换了所谓自己想要的专业的时候,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能又会抱怨,这个专业也不是我想要的。

方法

方法很重要,但是行动更重要,行动是方法的前提,与其千方百计的研究如何培养一个习惯,与其妄想制定一个完美的天衣无缝的计划,还不如从现在开始行动,即使再小的行动,也好于只是计划而已。

09、积累

“积累”与“复利”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信积累的力量,本质上就是相信复利的力量。在今天这个相对更加公平的商业社会里,相信积累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财富和成就。

最后的话:

书中作者讲了很多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一下书籍,内容通俗易懂。由于篇幅问题,我只总结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发自App

From 楠悦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