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这种感觉,刚刚看完的书,确书里到底讲的什么。那既让看过就忘,那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怎么才能不忘呢?这里引用一首宋真宗《劝学诗》,

宋真宗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或许这能解释一些人关于读书目的的理解,读书成了人生飞黄腾达的梯子。但我确不这么理解。但书不能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还是人,最近一则“男子写80页PPT拯救爱情却离婚”的新闻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那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读书是给了你和作者对话的窗口。这种对话与面对面对话的不同就是作者没办法解释你不懂的部分,要靠读者自己去悟。能悟多少就只能看你的慧根了,因此有经典的书籍就 出现诸于“诠释”“注解”“解释”等类别的书籍。不过网络时代当你读不懂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要义,但却没有像《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的找一个专家过过招、把把脉来的迅猛。那为什么说读书的第一目的是跟作者对话呢?因为,你没有和孔夫子生在一个时代,但你想听听他讲的道理于是你可以选择读《论语》;你没有和毛主席生在一个时代,但你了解他的经历于是你选则读《毛泽东选集》;你没有和乔布斯生活在一个时代,但你可以通过《乔布斯传》了解他的生平。你知道了你想知道的,读书也便有了意义。作者通过书给你讲述他经历的、他知道的或是他总结的他认为有用的知识等等。就像我一样用文章写出我总结的,虽是拙见也算一见。

  其次,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虽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可以为决解问题提供一些方法。比如你想知道如何谈判,如何沟通你可以去读读《非暴力沟通》;你想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你可以读读《正面管教》;你想知道如何处理婚姻中问题你可以读读《幸福的婚姻》等等。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你可以找导师张三聊聊,可以同学李四说说,这些和读书的目的在本质也没什么区别。但是究竟哪种方式对你更有效就要你自己去实践了。书给你提供的只是术,是解决问题办法,你要学会运用这些术形成自己的处事哲学,处事之道,再将自己参悟的道融汇贯通形成信手拈来的有用之术。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总结----归纳----运用等步骤。

最后,我认为读书还是为了传承。传承前人总结的故事、规律、思想等等,但传承对你能力就会提出新的要求。这里的传承有两层意思:第一,学会输出。咋一看很简单,无非是书中的意思总结再表述,其实没说的那么简单,因为不同的书籍,作者设定的读者受众不同。有些书别人能读懂你却不一定能,因为每一个的知识面,知识水平不尽相同。知识的学习在我看来有四个过程,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2、知道自己不知道,3、知道自己知道,4、不知道自己知道。而大多数作者往往处在第三甚至第四阶段,他们往往会既定读者知道其实他们不知道的事实,所以导致有些看起来没那么好懂。就像是学车时,刚开始你要通过大脑有意识的去分辨油门和刹车,等到熟练以后就成了条件反射不用再去刻意思考,等你教授别人的时候你就会说:“踩离合挂挡再踩油门就走了。”这时就无意识的省略一些你认为不重要却是关键的问题。那如何解决输出的问题呢,还是要多读,书读多了你才会接触到更多的表达更多的道理。有可能有些话,你第一次读到的时候不能完全明白意思,但当你第二次第三次再遇到可能会有一种突然领悟的感觉。另外多读书也会给你的写作和表达带来的新的东西。传承的另外一层意思,你读书多了,有了自己对一些知识体系的重新认识,可以让你的下一代少走一些弯路,在他们不理解的时候给予一些帮助。人们常说我要花几代人的努力从农村到县城到省城再到京城,那么读书这件事情不可以吗?

 一篇拙论就写到这里,喜欢的书友点红心哦。关于看书看了又忘这个问题,我推荐大家阅读莫提默·艾德勒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上初中就可以读了)樊登的《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理解掌握一本书还是多讲书,讲给别人听讲给自己听都可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