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一篇读后感

风景让我想起鲁迅的一句话,“辛苦恣睢而生活”。人本身是一个多面体,良莠并存,是非道德不过是人类集体活动打在每个个体上的烙印,又因文化传承而大同小异。不管一个个体是为表为里,我觉得大都是出于生存这一最原始的动力。假如真有什么桎梏在掣肘生命,恐怕也只有死亡,而非什么法律或人情,从这个角度看,任何宣扬人类多么美善或多么龌龊的作品在我看来都是偏执的。我们经常要靠这种“偏执”来定义三观,并形成一股主流意识,而忽略了那同样引人思考的支流,而恰好大多数人又以各种方式存活在那些支流里,主流反而像一座异化了的乌托邦,永远存在永远正确,却抹去了个体的的喧哗与骚动。《风景》写得便是这种支流意识,真实而不做作,九兄妹的人生轨迹通过窗台下埋葬的一个婴儿的视角去叙述,全知而冷眼,他们各式各样的人生也恰恰是芸芸众生的素描,冷色调的东西有时更容易让人扒下外衣,看到真相,就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人,或归于淡然或选择冷眼,总之世间百态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出出风景。但能把视角放在普通人身上,这本身也是一种人文关怀!为方方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年前的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