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张潮与《幽梦影》

张潮与他的这本《幽梦影》被称之为

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幽梦影》张潮

因为了解他的人太少,而这本书又太精彩。张潮是安徽黄山人,生长在

“田宅风水、奴婢器什、书籍文物”

一应俱全的优裕环境里,因着父亲严格的家教,没有沾染官宦富贵人家常见纨绔习气。自幼

“颖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弱冠补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

他20岁时写的文章就出名了。他的这本《幽梦影》得到过百余名文人的点评,其中不乏赫赫出名者,如戏曲名家孔尚任、画坛领袖査士标、数学大师梅文鼎、一代诗宗王士禛等。在三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人与他的唱和。

如果你仍然觉得他很遥远的话,我提起他的另一个身份你一定不会陌生。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口技》与《核舟记》吗?

这两篇文章都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的选编者便是张潮。此书一出,基本奠定了其文言小说编选家和批评家的历史地位。从这两篇课文中,张潮的文字鉴赏功力也可见一斑。

《幽梦影》在近代也不乏粉丝,林语堂极力推崇这本书,将其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并称其为

“中国古代类似的著作很多,但都不如这本书而已”。

《幽梦影》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品文集,一卷清新可爱的随笔。张潮的选编功力都为世人普遍认可了,他的写作功夫几许,文风如何呢?且待我试着攫取几个关键词,拎出几段话,同我一探究竟。

1、优美诙谐,亦庄亦谐

“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如姜芥。”
“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蝇集人面,蚊撮人肤,不知以人为何物!”

他的文字可俗可雅,没有端着捏着的造作,又不会过度地轻浮。大自然在他笔下总是可亲可近,可以仰望亦可以赏读。认真起来,他是浪漫的清代文人。调侃起来,他是最有市井气息的清朝人民。

2、灵魂有趣,文字有灵

“五色有太过,有不及,惟黑与白无太过。”

——各种颜色都可能“太过”或“不及”,只有黑与白没有这种顾虑。

“媸颜陋质,不与镜为仇者,亦以镜为无知之死物耳。使镜而有知,必遭扑破矣。”

——容貌丑陋的人不与镜结仇,是因为镜子是没有知觉的死物。如果镜子有知觉,一定会被摔破的。

    在他的笔下,颜色是会思考的,镜子是有知觉的,你可以觉得天真甚至无厘头,也可以解读为率真和纯粹。“泛灵论”是幼儿身上才有的一种意识,觉得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而有些文人恰巧就保持着这一份纯真。

3、情出自然,意露笔下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冬天人最专心,适宜读经;夏天日长,适宜读史;秋天韵致独特,适宜读诸子;春天生机盎然,适宜读文集。

    看似恨,实则爱,无爱哪来恨?正因爱书、集书才发现书籍易蛀,正因享用夏夜在悠长燥热午后那一缕清凉才怪责扰人的蚊虫。这是作者对生活的的热爱,亦是对生活的珍惜。凡物皆有憾,世事大抵如此,且行且珍惜。张潮是懂得珍美、爱美之人。

  看书还能分季节,又是闻所未闻之言。可这正道出了不同类书籍的特点,也只有真正爱书之人才会这样读书,这一读法对书才是真正的享受。

4、哲学思辨,暗藏其间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镜与水之影,所受者也;日与灯之影,所施者也;月之有影,则在天者为受,而在地者为施也。”

——镜子和水中的倒影,是它们被动接受;太阳和灯光的影子,是它们主动施舍;月影就厉害了,在天上是如镜子般接受,到地上则是如灯一般施舍。

何为真情?何为实才?张潮的解读与众不同,却又暗藏哲学思辨。痴方可称为真,有趣的才华便可入化。

施受相随,阴阳相生。朴素的辩证法通过三个影子阐述出来,镜影、日影、月影……他在事实提醒我们生活中为我们所遗忘的微妙与趣味。

用两个字总结张潮和他的书,我觉得是“有趣”。记得,要搜索他请输入“清代张潮”。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代张潮与《幽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