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后反思

感受:

浮力单元的内容真不是那么好上的。

      在这一课中,我感受到有两个比较困难的地方:一是如何进行钩码(代替马铃薯)在清水,浓盐水和酒精等等浮力大小不同的验证实验,二是如何进入马铃薯与同体积的清水,和同体积的浓盐水的比重环节。

思考:

1. 对于比较浮力大小的实验,开始我是准备的张老师分享的改进实验方法,用杠杆尺进行比较。涉及到液体比较多,还有酒精,考虑安全问题,我准备的是演示实验,请表现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演示。其实效果很明显。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在调平过程中很煎熬,每次得调一次,耗时很多。学生也就比较躁动,也使课堂的紧凑度就不够了。后来上了两节课后我改变了方式,用的弹簧测力计测定钩码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微课进行这部分的验证,能帮助解答学生的疑惑。但是最好的肯定是学生动手操作,因此,还可以对此实验进行改进,固定弹簧测力计,最好能分组实验。酒精可以统一演示。

2. 在比重环节,学生开始不太能过渡过来,所以这里,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前面所学影响沉浮的因素规律的回忆和与本节课联系,跟学生先一起梳理马铃薯和排开的清水的体积,排开的盐水的体积实际上是相等的这一点,这样学生能比较顺利的进行下面的探究活动。在学生产生了问题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探究后,学生的主体性就比较好的实现了。最后用天平进行比较后的效果不错。学生本身的认知还不太能判断三者的轻重关系,很多都认为液体应该比马铃薯轻。实验现象其实给了学生与前概念不相符的结果,正好能完善学生的认识,效果也很不错。

另外的收获:

      在本单元课结束后,像彬彬姐分享的那样,我准备了一节实践课,主要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浮沉子,玩一玩。先带领学生认识了浮沉子的工作原理,然后制作,学生非常喜欢!在不断调整浮沉子保证它能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对沉浮规律认识更深刻,而且有个别没有做到很满意的同学还回家继续做,向我打探一些制作小窍门,说明是确实感兴趣了,而且还可以学到一些额外的生活常识。这真的很值得给学生们一些时间来捣鼓捣鼓!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