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自比段誉,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出色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

他与黄霑、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文人。香港“大紫荆勋章”取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全国际有华人处必有金庸小说”,据保存估量,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现已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许跟他著作有关的电影电视大略计算也现已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我国榜首IP”。

现在,斯人已去。而他的终身,就如一部雄壮迤逦的武侠小说,留给世人阅览。

金大侠自称最像“段誉”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会好奇,金庸究竟跟他笔下的哪个人物比较像。是机伶油滑的韦小宝?厚道老实的郭靖?还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

金大侠曾这么说过,“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人物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蛮横,总给人留有余地。”

爱书成痴15岁写下处女作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身浙江海宁名门世家查家,出过“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给他们查氏一族宗祠提的是“唐宋以来巨族,江南稀有人家”,家里良田千亩,藏书甚丰。

家里藏书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夜以继日。父亲怕他读出缺点,便想方设法让他出去玩。有一次,父亲拖他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一回头,查良镛不见了。

父亲急得不可,”找了半响没找着,回家一看:“这小子正泡在书房看书呢。”

在读书这方面,查良镛也可算是个“痴儿”。但他虽爱书成痴却并不板滞,相反,他还颇有经商的天分。

15岁那年,由查良镛和其他两位同学依据所考的内容自己命题编写的《给初中投考者》出书,这是此类书本在我国榜首次出书,出书后非常热销,为金庸赚得了榜首桶金。而这也是金庸真实的处女作

狗仗人势  两度被校园开除

1940年,查良镛考入浙江联合高中。其时校园常办壁报,文笔极佳又喜好写作的查良镛成为了壁报的常客。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

由于看不惯训导主任的种种行径,“瞧不得他有事没事就谩骂学生”,查良镛狗仗人势,用笔来征伐他。他在文中,用眼镜蛇来指代他们的训导主任。

训导主任看到文章,立马跑到校长那里泣诉:“请当即开除他。”几天后,查良镛被勒令退学了。他便转到衢州中学,念完了高中。

而这样的阅历,在查良镛身上并不是只要一次。在四川重庆读大学时,他念的是外交系,期望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志向。但由于看不惯校园里不良的校风,他再次因斗胆直言,所以遭受了平生第2次开除。外交官抱负因而幻灭。

盖过梁羽生  31岁首部武侠面世

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揭露招聘三名国际电讯修改。查良镛凭仗自己的才调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作业,这也成为他终身中最重要的转机。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修改。其时《新晚报》总修改罗孚邀请修改陈文统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引起轰动,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这部小说叫做《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

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但他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罗孚便只好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梁羽生顾不上了,只要你上了。”

所以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面世,反应乃至超过了梁羽生。他将姓名最终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为正义发声 家国全国融入小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想要发声的金庸,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两人一同出资,创办了《明报》。

办《明报》要十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八万。他将自己写小说和稿子赚的钱悉数投了进去。

他每天一篇的社论,在众多报纸中别出心裁,《明报》被一举推上香港常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

下午写社论,国际局势,波云诡谲;晚上写武侠小说,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社论2000字,武侠小说5000字,坚持日更20年。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方成香港的《泰晤士报》。

金庸一直继续地为正义发声,也将家国全国的主题融入进小说中,所以便有了《神雕侠侣》、《飞狐别传》、《倚天屠龙记》……但也因而,金庸被某些势力视为眼中钉。有人乃至放出话来:要灭了他。

金庸说:“我尽管成为暗算目标,生命遭到威胁,心里难免惧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致被我书中的英豪看不起。”

最风险的一段时间,金庸听到风声,还跑去欧洲躲藏了一个月。连载的《天龙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笔。一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着对他说:“抱愧抱愧,我厌烦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后来,金庸又写下了《笑傲江湖》,以及《鹿鼎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谓是金庸的真实写照。

难以逾越  《鹿鼎记》成“武林至尊”

1969年10月,金庸开端撰写《鹿鼎记》,这是他武侠小说的封笔之作。

这部小说其时引来很大争议,争议集中在它是不是武侠小说。而读者公认的是,《鹿鼎记》已成为武侠小说难以逾越的顶峰,并且进入了我国文学史的殿堂。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终的一部武侠小说了。”之后,金庸屡次对其小说有修订,而未再有新作。

从1955年开端至1972年正式宣布封笔,金庸一共写下了十四部武侠小说,连起来是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著作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妇孺皆知。

丢掉光环  八十岁做回学生

金庸的名望虽响彻中外,并且博学多闻,前史、政治等常识信手拈来,他仍然觉得自己学识不行。因而即使是在取得剑桥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后,金庸坚持挑选作为普通学生请求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的他现已是81岁高龄。

在剑桥上学,金庸又变成了那个别人不太重视的查先生。不再有闻名作家光环、不再是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做的一切都“不为学位,只为学识”。

  终身奉献  营建华人精力家园

晚年金庸尽管不再有著作,但金庸武侠在华人国际自始自终地撒播。其著作撒播之广,乃至能够比美《红楼梦》。下至贩夫走卒,上至邓小平这样的政治人物,都是金庸小说的读者。

不管在国际哪个旮旯,金庸成为华人往来的“接头”暗号,成为一见如故的心灵暗码。这种撒播自身就成为一种文明现象。

应该说,金庸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武侠小说在我国文学史的位置。北大教授严家炎点评道: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进行着的文学革命”。

有评论者以为,金庸小说的最大奉献,是它具有美丽的方式一起,更具有深入的民族精力见识。

金庸对中华文明的奉献,在于他把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华民族的精力心里,用高度艺术化又极点通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击中了我国人心里最简单共识的那一部分,从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灵图谱。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庸自比段誉,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