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是对袁老先生最大的尊重

        每次在食堂里吃完饭去放盘子时,总能看到工作人员手边堆满了还有大半碗残羹剩饭的盘子,旁边还放了一个大桶子,装满了被倒掉的剩饭。每次看到,心里都觉得可惜,毕竟“粒粒皆辛苦”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上世纪70年代,那是个经济极其困难的年代,许多人吃不饱饭,袁老先生带领无数科研人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制杂交水稻,一代代繁育下来才有了后来的高产量,因此每一粒米都凝结着农民伯伯和科研人员的汗水和智慧,可以说,他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在杂交水稻问世之前,一旦闹饥荒,不知有多少人被饿死,树皮被啃光,野菜被挖空,人们饿到只能吃土,用一句“路有饿死骨”来形容也毫不为过。而现在一些人却丝毫不懂得珍惜粮食,喜欢点一大桌子菜,吃不完还不打包,美其名曰“有面子”,对此我表示不能理解——难道浪费粮食竟然还成了一件光荣的事吗?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若是把上面那些话发在微博里,定然会有不少键盘侠冒出来怼我:“多管闲事,你有什么资格管?又没吃你家饭!”的确,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既没有参与过杂交稻研制,也没有下过农田种过稻,他们可以说我没有资格管,但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呢?答案毋庸置疑,袁老绝对是最有资格管的人。

        这类键盘侠,有一张表情包足以怼得他们哑口无言——袁老的“还是吃的太饱了”

        对于这张表情包,袁老看过后先是被逗笑了,顿了顿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饥荒时代的时候,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现在的生活虽已是丰衣足食,但袁老一直都记得饥荒年代的残酷和现实,他最看不得别人浪费粮食,每每提起总会忍不住眼眶含泪,因为他经历过,他说他曾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

        因此,当袁隆平院士带领着科研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杂交水稻难题时,他也在一边又一遍的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早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袁老就着重警醒人们说:“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2020年9月,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然而,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仍然敲不响某些纸醉金迷、内心麻木之人心中的警钟,不知他们浪费粮食时,是否会想到那个流着满头汗水、蹲在田埂间查看一束束稻穗的老人。

        这里引用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袁老先生在世时,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为了杂交水稻而奔波劳累,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袁老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其功劳可以流芳千古,放在古代就算是被尊为神仙,供奉在庙里也不为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袁老先生的逝去,无疑是一颗巨星的陨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有时候不该仅仅停留在嘴边,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当我们想要浪费粮食时,脑中应谨记袁老先生的教诲——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而践行“光盘行动”,就是对袁老先生最大的尊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光盘”是对袁老先生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