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社交能力?是你弄丢了孩子的“朋友圈”

宝宝太内向了,该怎么引导?

孩子完全不认生,该做安全教育吗?

宝宝没有主见,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只会做“跟屁虫”该怎么办?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关注的世界开始逐渐从家庭转移到同伴之中,

尤其是到了2岁左右,孩子对社交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内心很渴望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注重0-3岁孩子社交能力

研究表明,社交能力强的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而缺乏同伴交往的孩子容易出现孤独感和孤僻行为,成年后也容易遇到人际关系处理和沟通交流方面的困难。

可能有人会说小宝宝什么都不懂,压根不会跟人互动,讲什么社会性?虽然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跟你互动,但是他的社会性发育已经开始起步了: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社会性发育有不同的表现,从最初的注视跟随、不出声的笑,再到出声音的笑,再到会咿咿呀呀地跟你说话...社会交往能力,是孩子智力发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父母在0-3岁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引导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交往对象,

父母是孩子的参照群体和模仿对象,你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孩子从亲子间的互动中获得了初步的交往经验,这对于孩子日后与他人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亲子互动为孩子待人接物、良好品行、兴趣爱好及道德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是否能根据孩子的社交特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社交呢?

0-3岁孩子社交特点

1.社交伙伴

追求玩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父母可以发现,出生到一周岁左右的孩子,最依恋父母。

但一周岁以后,孩子开始不满足同父母的交往和游戏,而越来越强烈地希望和其他小朋友玩。

从1岁到3岁,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逐步完成从亲子交往向同伴交往的过渡,获得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这个时期,社交伙伴主要分为三种:

同伴:在孩子所处的环境中,可以满足他社交需求的人。一般是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

玩伴:与孩子一起游戏、活动,他们可能是任何年龄或性别的人。

朋友:孩子不只和他们在一起玩,还会和他们互相交流知识,交换意见和见解,互相鼓励和支持。

2.社交方式

3岁以内的宝宝同伴间的交往方式是“平行式游戏”,后来逐渐发展为“合作游戏”。

“平行式游戏”是指玩相同或类似游戏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但他们之间并不交流,互不干扰。

“合作游戏”是指宝宝与同伴为着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组织性。

3.社交习惯

大多数孩子更倾向于和与他年龄差不多的玩伴一起玩。但比他大的孩子可以给他提供更新鲜的游戏内容和信息;

而和小一点的孩子玩时,孩子更像个小大人,有更多的主宰权,这时他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锻炼。

而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是为人父母的又一大功课。

如何提高社交能力

1.避免家庭成为孤岛

父母应该避免自己的家庭变成一个不与外界接触的孤岛,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和条件,并且要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温暖家庭;

让孩子在爱里学会爱,在与他人相处中感受对方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学会避免自我中心,培养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为孩子创设交往机会,多请小伙伴到家里做客,带孩子探亲访友,体验交往的乐趣。

2.干预与放权

在3岁以前,孩子的生理与心理都处于非常不完善的阶段,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欠缺,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图;在发生摩擦时就需要最能听懂和理解孩子意思的家长出马,帮助孩子解决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争端。

不过3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语言能力也初步具备,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手,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要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

3制定规则,学会独立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互不相让时,需要培养孩子使用语言沟通解决矛盾的意识,如果孩子使用了武力,家长一定要重视,有奖有罚,远离武力争端;

当孩子进入集体中,就要做到遵守规则并维护规则,要懂得与人合作,也应懂得分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冲突,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社交问题的好时机了。

同伴之间积极友好的交往和互动,有利于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不要弄丢孩子的“朋友圈”,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再加上充分的尊重、恰当的引导,让Ta成为充满快乐力的宝贝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丧失社交能力?是你弄丢了孩子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