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小白的成长史

感觉自己在外面学习,就意味着要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我一直有很清醒的自我认知,我知道自己就是那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提前准备。

所以在家的时候我妈也几次主动要教我做饭,平时也想着要多锻炼我,让我晚上做饭给她吃或者帮厨,我总是显得很不耐烦,总觉得自己能做就可以了,不想再继续“开小灶”。

那时候我做一次饭,要花很长的时间,如果要六点吃饭,几乎四点就要开始准备。而且每次都是手忙脚乱的,要用到蒜的时候发现还没剥,油都倒进去了发现蛋还没打散,肉都放进去了发现切的葱没用......而且做一次饭还得自己洗好多碗,一会儿放这个进去一会儿又放那个进去,不知不觉的又给自己增加了好多工作量。

害怕油烟和溅出来的热油,看着菜谱做饭常常是没记住步骤,做到一半又开始看,结果糊了锅、过了火。

但既然没有了爸妈在身边,变成了一个人生活,就不得不承担起做饭的任务,将近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发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真的,那些看过的我妈做的、姥姥做的所有菜,看再多遍都没有用,只有亲手做了,才会越来越有经验、越来越熟练。

所以我就学会了用意大利面做红烧牛肉面、做西红柿热汤面、做清汤酱油面甚至是豆角焖面,之前像这种混搭的事情,我绝对做不出来,我觉得意大利面就应该是肉酱或者是白汁就应该是西式的做法。但由于地域的限制,我发现意大利面也可以用的得心应手。但是我总免不了煮多,放了一把进去,感觉两个人不太够吃啊?再加点,再加点,再加点吧?好的。

结果最后的结果就是吃不完,就比如今天中午做的豆角焖面,一顿焖面生生吃了两顿饭,这倒是省去了做晚饭的功夫。

有一天想吃鱼香肉丝,于是切了一整个青椒、一整根胡萝卜,最后肉还没有菜多,胡萝卜和青椒切的根本不能称之为丝,说成是块也不为过,最后炒出满满一大盆,本想多做几个菜,只能临时改变主意吃鱼香肉丝盖饭了。

面煮太多,饭总是焖少,焖出来的米饭经常就薄薄一层锅底,两个人分着吃,还占不满碗底。

没焖少米饭,我却经常手抖。因为每天都是早课从上午九点一直上到下午一点一刻,回到家已经两点多了,但为了节省一点也不想一周四天中午都在外面吃,我们还是选择自己做饭。

通常是提前一天晚上炒好饭,放在冰箱里,等第二天中午回家热一热吃,这星期就有一天我手残把碗掉地上了,随着啪嗒一声,我的心都碎了,辛辛苦苦一个晚上的米饭没了,午饭没得吃了,饿。

所幸还有一碗之前盛好的幸存下来,两个人又变成分一碗饭吃。

周二的时候做饺子吃,剁了肉拍照发给我妈看:“妈,你看着要多少面多少菜?”

我妈平时也都是看着办,面多点没事可以做面条,馅多了也没事可以做丸子。她以前可能也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尝试中变得更加有准头的吧。和出的面还算光滑想我比较满意,但是却发现真的太硬了,而且菜一直在出汤,把肉馅弄的湿答答的很难包,即使我之前已经挤过了。

馅最后剩下了,看着还有茄子就做了茄盒,结果火候掌握得不好,放进去的馅又太厚,最里面一层都没熟透。

从离开中国的那天,一个叫日日煮的app成了我的老师,我却是个偷懒的学生,没有准头的放着佐料和调味品,省略或者替换该有的食材,有时候做出来的东西还算好吃,我就会很得意。

甚至有一天在想,我以后会不会去开餐馆?

吃着自己做的饭菜,觉得自己都成中华小当家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饭小白的成长史)